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A.人民资本主义,缓解社会矛盾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C.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来临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解析:股票市场的“牛市”刺激了美国人民的投机心理,纷纷投机于股市,使股市风险加大,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答案:D2.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下列现象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无关的是()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C.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1929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正确;进一步可知,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20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是柯立芝和胡佛,不是罗斯福。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答案:C3.大萧条下,西方国家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二战结束时,西方国家建立关贸总协定,希望各国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额,削弱贸易壁垒。这一变化()A.是应对关税壁垒加重经济困境的产物B.是应对法西斯主义威胁各国安全的结果C.说明国际关系决定各国经济政策调整D.说明自由放任主义取代了经济民族主义解析: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通过关税壁垒不但没有减轻危机,反而加重了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最终爆发战争,二战后建立关贸总协定,削减贸易壁垒,这是借鉴关税壁垒加重经济困难的教训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法西斯的内容,B项错误;决定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是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状况是经济政策的结果,C项错误;二战后的主流经济思想是凯恩斯主义,不是自由主义,D项错误。答案:A4.(2018·浙江余姚高一质检)罗斯福新政时期,曾颁布某项法案,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到1935年初“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该法案是()A.《全国工业复兴法》B.《紧急银行法》C.《联邦紧急救济法》D.《公平劳动标准法》解析:据材料提到,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企业经营与劳资关系的内容,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故A正确;《紧急银行法》,主要在金融银行领域,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联邦紧急救济法》,主要在社会救助方面,故C排除;《公平劳动标准法》,也未涉及企业经营方面,故D排除。答案:A5.(2018·浙江余姚高一期中)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由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故选B项;A项是规范工业生产,C项是调整农业生产,D项是调整劳资关系,故三项可以排除。答案:B6.(2018·浙江绿色评价联盟)1935年6月15日,罗斯福要求美国国会增加对大公司和高收阶层征税,其政敌称此举为“向走红运的人敲竹杠”。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罗斯福的税制改革微量增加了富人阶层的税收,却大大增加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罗斯福的税制改革有利于()A.消除劳资矛盾B.减少财政赤字C.增加就业机会D.促进资本积累解析:根据题目中“增加对大公司和高收阶层征税”“却大大增加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可知,罗斯福的税制改革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赤字,故B项正确;由“其政敌称此举为‘向走红运的人敲竹杠’”,可知当时存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