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C)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太平盛世,疆域广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开创的新制度。秦始皇时实行暴政,故不能说“民生改善”,A项错误;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2.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管制。在秦朝依法治国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秦朝依法治国中的“法治”,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是站在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3.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C)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解析: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故A项错误;以民为本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官员由中央任命,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下官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相对贵族政治特权并没有强化,故D项错误。4.嬴政统一六国后设立下图所示官职(御使大夫)以制约相权,确切地说,其主要职责还有(B)A.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B.下达诏令并监察百官C.协助皇帝管理军务D.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解析: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图中所示的官职是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5.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解析:根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说明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议制度,没有反映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朝议制度不能说明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故D项错误。6.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材料说明(C)A.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B.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C.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D.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解析:题干中“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体现出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正体现出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说明秦朝因不遵循宗法制而导致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相权,故D项错误。7.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D)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强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