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解析:材料说明了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更多从事“赴厂做工”活动,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这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A2.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解析:注意时间“1847年”,可知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说明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答案为B项。A、C两项反映的是表象,不是本质,可排除;D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3.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商品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自然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可以判断,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答案:C4.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解析:题干中的材料主要体现了洋纱进口渐多的现象。从洋纱的销售范围看,到了川、楚等地,故A项表述错误;B项中“萎缩”,C项中“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答案:D5.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中国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主要就是引进西方技术创办军事、民用工业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B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C项出现在甲午战争后,D项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排除B、C、D三项。答案:A6.(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7.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解析: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发展轻工业,而A项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中的“机器制造”是典型的重工业。另外,B、C、D三项都是中国民族工业非常显著的特点。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常考的特点。答案:A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