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七)[学生用书P359(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0·黄冈质检)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A.《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B.《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C.《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解析:选B。《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不符合题干中“台湾举人”的信息,故A项错误;“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是指《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故B项正确;《胶澳租借条约》是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中不含有割让土地的信息,故D项错误。2.(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实验班模拟)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解析:选C。允许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是《南京条约》附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故选C项;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无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的内容,排除A项;1896年中国依然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侵略的局面,排除B项;群众反帝斗争只会不利于日本侵略,排除D项。3.(2020·广州一模)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对答1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对答2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解析:选C。根据材料“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可知,清政府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朝的宗藩关系,故选C项;甲午战争的诱因是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排除A项;根据材料“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可知,日本运用国家实力挑战条约、公法,排除B项;D项用观念的对立掩盖了日本侵略扩张的事实,排除D项。4.(2020·德阳三模)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诗社的盛行反映出()A.日本对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解析:选D。诗社传播的是汉学,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选D项;诗社传播的是汉学,排除A项;传承中华文化,不能体现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诗歌的内容是反日,排除C项。5.(2020·马鞍山三模)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推动传统社会转型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解析:选C。据材料“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可知,科举的废除引起价值观念的变化、学生运动的高涨,从而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故选C项。6.(2020·漳州三模)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62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这体现了()A.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B.马克思主义影响迅速扩大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D.五四运动向纵深方向发展解析:选B。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