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业分层测评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的基本观点是()【导学号:67700015】A.将背离儒家传统的道教、佛教视为夷狄之教B.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C.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道统”思想D.指出唐朝根本弊端在于不重儒学纲常伦理【解析】韩愈宣称儒家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道统”思想。A项与其观点不符,B项是李翱的思想观点,D项是北宋士大夫提出的。【答案】C2.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A.傅奕主张三教合流B.傅奕反对儒学正统C.契嵩主张三教合流D.契嵩反对儒学正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傅奕批判佛教,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傅奕批判佛教,不能得出反对儒学正统,故B项错误;从“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可知契嵩主张三教缺一不可,故C项正确;反对儒学正统与“方天下不可无儒”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解析】程朱理学特别是朱子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不存在“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答案】D4.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导学号:67700016】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理”产生于“天地之先”,表明“理”是万物的本原,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需要和人的关系,故选C项。【答案】C5.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的是()A.道教思想B.佛教思想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解析】道教思想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佛教思想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即由繁入简,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主张“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即由简入繁,故D项错误。【答案】C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导学号:67700017】A.格物致知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解析】A项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B、D两项是陆王心学的主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故C项为二者的共同点。【答案】C[能力提升]7.古代有一个学者,他认为“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学得“一般吃饭”“一般睡觉”的百姓日用之“常情”,即是“学得一个真百姓,才是一个真学者”。这个学者的思想可能受到哪一学派的影响()A.老庄道学B.魏晋玄学C.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解析】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强调良知良能在起点上,圣人与愚夫愚妇是一样的,双方具有“平等性”。题干中“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体现了圣贤与百姓是一致的,是王守仁心学的特征,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8.(2015·北京高考)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导学号:67700018】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朝鲜来华使者认为王阳明的学说“谤辱朱子”,他们以程朱理学为儒学正宗,故①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故②说法错误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者为适应当时统治需要而对儒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