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试六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B)A.抗战期间的党派合作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解析:据材料“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可知,这一政治制度和政党有关,故选B项;根据材料“这一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可知,A、D两项所体现的时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族问题,排除C项。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D)A.少数民族当家做主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可以看出,周恩来不主张联邦制,联邦制会增加民族纠纷,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区域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3.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这一口号(B)A.体现了新中国政府主权的人民性B.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C.表明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D.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解析:新中国政府建立于1949年10月1日,故A项错误;题干中“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体现了毛泽东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故B项正确;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应该是1950年解放西藏,故C项错误;新中国政权建立于1949年10月1日,此时政权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体制曾采取“议行合一”制,即中央人民政府不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而且还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我国最高行政权与最高立法权的分立开始于(B)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C.中共八大召开以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题中“分立开始于”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材料中“最高行政权与最高立法权的分立”相符,故B项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与题中“分立开始于”不符,故C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题中“分立开始于”不符,故D项错误。5.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该“制度”是指(B)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材料中“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表明应是三大具体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之一,故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与材料中“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相符,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与材料中“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与材料中“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不符,故D项错误。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文革”充分说明(B)A.脱离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必然会招致挫折B.民主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