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后提能|再巩固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中国出现的以下政治机构中,不能反映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是()A.“人大”B.“政协”C.“特区”D.“民族自治区”解析:A项代表的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项代表的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是经济成就,因此本题选择C项;D项是政治建设成就,代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清除了党内的走资派B.破坏了民主和法制C.让群众全面夺取了政权D.推动了思想的自由发展解析:根据材料“‘阶级斗争’的借口”,“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等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为“文化大革命”。“文革”并未清除党内的走资派,反而使党内许多革命同志遭到迫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文革”使国内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B项正确;“文革”虽然出现了全面夺权的现象,但并未实现全面夺权,国家运行总体还在可控范围内,故C项错误;“文革”在个人崇拜盛行的条件下,严重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山东淄川中学月考)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C.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解析:刘少奇等人的冤假错案是由于法制不健全而造成的,而平反这些冤假错案则会有利于促进新时期的法制建设,B项符合题意,正确;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错在“彻底”,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但材料并未涉及到十一届三中全会,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4.(2019·河北承德二中月考)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C.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解析:依据材料,“人大选举法”规定的人大代表产生办法由“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到“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产生说明这种选举办法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使公民更加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所以应选A。答案:A5.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而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同时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规定中加入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此规定反映了()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C.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D.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解析:宪法改变了过去先规定义务后规定权利的做法,这体现了我们在民主建设过程中的进步,同时保留了“四大”权利,这些权利是在“文革”时期出现的,是与我们民主和法制的发展趋势相违背的,所以上述材料表现出对民主政治建设认识上的曲折性,正确答案为B。题干没有体现出民主集中制,故排除A;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展开是符合史实的,但材料单纯根据宪法的修改不能体现全面展开,故排除C;依法治国方略得以正式确立是在中共十五大,故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所以排除D。答案:B6.下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B.“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仍能正常召开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步入正轨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