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时加餐拔高练|课后加餐练|1.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解析:选B从材料“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中可以看出,国家在干预经济方面的力度大大增强,故B项正确。2.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对“滞胀”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C.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D.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解析:选C“滞”即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胀”即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而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即为“滞胀”,故C项正确。3.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C.实行劫富济贫的政策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解析:选A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面临着经济“滞胀”,增速放缓,通货膨胀严重,因此取消规章制度是克服凯恩斯主义带来的弊端,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4.历史的图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信息。阅读下列图片,指出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A.国有企业主导国家经济发展B.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型C.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D.能源与交通业全由国家经营解析:选C从“国营”“市场经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既有国家干预也有自由竞争,故C项正确。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进行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B.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D.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解析:选D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均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故D项正确。A、C两项不是“根本出发点”,均排除;这些措施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而不是解决社会危机,排除B项。6.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实施“福利国家”政策B.推行“以工代赈”C.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D.“互联网”的兴起解析:选A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项正确;B项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材料中的现象与第三产业和互联网无关,故C、D两项排除。7.“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最穷的与最富的……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可知材料认为福利政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故B项正确;A项内容是直接影响,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下表为1947年至2000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及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年份制造业总产值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19476030%198052724%1993111817.6%20001566.615.8%A.技术革新步伐减缓B.国际竞争日益加剧C.产业结构调整加速D.知识经济开始崛起解析:选C材料中制造业总产值迅速增长,但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却不断减少,说明美国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9.在1950年的美国就业总人口中,白领工人占36%,蓝领工人占41%。而到1995年,白领工人上升到70%,蓝领工人则大幅下降。这一变化根源于()A.第三次科技革命B.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C.产业结构的变化D.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