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12史观史研类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6·浙江宁波期末]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解析:正史带有作者主观色彩,需要考证,故A项错误;并不能以文献史料作者所生活的年代来确定其准确程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两则材料都属于文献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经过考证才能确定其史学价值,故C项正确;并不能因为两者记载的内容相悖,就轻易确定其一是伪史,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安徽淮南模拟]“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解析:依据材料的定义,A项是史实,故A项错误;B项属于“史论”,故B项错误;从秦朝及之后大量史实的分析,然后得出郡县制对后世影响的科学结论,属于“史识”,故C项正确;D项是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四川凉山一模]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雅典民主政治形成B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人文精神得到彰显C康梁等维新人士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国人普遍接受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D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解析:虽然希腊的自然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关,但并不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西塞罗的观点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保护,B项正确;康有为的行为不代表国人的思想,C项错误;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正值中国明朝后期,当时中国实行“海禁”政策,不可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故D项错误。答案:B4.2016·河南驻马店模拟]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解析:从材料“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可以看出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D项正确。A项只强调史料,错误;B项也不全面,故B项错误;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故C项错误。答案:D5.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解析:依据材料“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可知历史的价值是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故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依据材料“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时代需求性,故C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