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后感(一)再次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又一次为这篇好文章而感动。《纲要》从道德建设的现状、任务、原则,到内容、方法、领导,条条在理,无懈可击,句句警厉,发人深省。回过头来,再看看《纲要》颁布两个多月后的今天,见利忘义、哄骗欺诈、以权谋私并没有多大改变,老百姓办事情还照样得求神拜佛、托人情找关系;领导干部们从学习“七一”讲话,学习《道德纲要》,转到了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正在着手准备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重要文件。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从何处着手。有人认为应该先从学校抓起。社会患大病,孩子先打针,这样的医生无疑是庸医,其结果只是能转移视线,护养病灶。本人以为要发挥道德这一社会软件的作用,首先必须以文化、经济和政治这些硬件作支撑,否则道德建设就无从谈起。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深感有理未必能打赢官司而对法院的判决产生怀疑的时候,当人们亲眼看着权力致富而对诚实致富发生动摇的时候,当人们发现恶未必有恶报甚至越腐败越能飞黄腾达、荣宗耀祖的时候,当人们眼中的事物总是证实金钱万能、权力万能的时候,当人们发现奉守道德意味着放弃人生机遇、背时背运、任人宰割而孤独无助的时候……一句话,当人们看透了公共权力的到手并不道德,公共权力是在为虚伪奸诈和假冒伪劣发放通行证、提供保护伞的时候,谁还相信诚信,谁还奉守道德。公共权力的诚信是最重要的诚信,抓官德是实施道德的突破口。应多一些抓官德建设的实际行动,少一些社会道德宣传的花架子。这种花架子越漂亮,老百姓的信任感就越淡薄,逆反心理就越强劲。只有使老百姓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有规、有范、有律、有法的大环境中,把奉守道德作为为人处事、发展事业的第一需要,才是实施道德建设纲要迈出坚实步伐的时候。我作为民主党派的机关干部,虽没有以权谋私的地位和权第1页共6页力,但作为以纳税人的贡献为自己俸禄的公务员,每天至少得想一想,自己一天工作的成果,能否对得起这一天的工资收入。如果以一个月上班21.5天计,我每个工作日的收入已近百元。以自己的工作能力,每工作一天要产生近百元的社会效益,非夜以继日不可。有了这样的思考,在工作中就会多一分主动,在学习中就会多一分自觉,在为人民服务中就会多一分热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后感(二)最近新华社播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纲领性文章,及时提出了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任何能够繁荣昌盛的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就是全体国民有着优秀的人格素质。因此不断提高我国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也是急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而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是提高国民整体人格素质的重要一环。其次,任何完善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必须以完善的法制,以法治国为前提条件的,而如果没有优秀的道德环境和道德水平,是不可能建立完善的法制社会的。“法治”和“德治”是一个具有健全的市场体制和繁荣昌盛的民族国家不可缺忽的二大条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哲学,文化,思想史上,正因为儒法两家互不相融,秦代重法反儒,汉以后尊儒轻法。因而造成了中国历史的重大缺憾,因此,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也是中华民族面向二十一世纪,在世界上再次倔起的必修课题。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当前我国社会全面实施道德建设,从方针政策,方法内容,措施步骤而作出了详实的论述。但笔者在仔细拜读全文后,感到有二个观点,必须提出来供大家商榷,笔者认为这也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中必须更新的观念。(一)。尊重和确认“个人利益”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的神圣准则。在《道》文中虽然认可“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一致的”,但把“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作为一个道德准则来提倡,我们认为这种提法致少在论述方式上有点不妥。我们应该提倡,“把个第2页共6页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上,提倡和鼓励公民理直气壮,竭尽全力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去创造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重要的是一旦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