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A.恢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C.扶植和发展了小农经济形式D.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不利于国家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从而被停止实行,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是西方国家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忧虑C.赞赏苏联大力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D.认识到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解析:题干材料说明西方国家面临经济危机,但苏联的五年计划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C3.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就是()A.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B.农业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C.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1937年,苏联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均与苏联的社会经济状况不符,D项不属于“最大成就”的范畴。答案:A4.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1929~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B.新经济政策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C.农业全盘集体化挫伤农民积极性D.农业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解析: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是为了配合工业化而进行的,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929~1930年”等信息不符。答案:C5.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通过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经济,完全排斥了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都要由中央调配”等信息不符。答案:B6.有的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其主要依据不包括()A.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C.忽视社会消费品的生产D.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解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是“二五”计划的成果,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弊端。答案:A7.(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尽快完成工业化进程”是这一思想的灵魂所在,这一思想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B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斯大林看到了苏联的落后,但是没有看到工业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斯大林的思想重在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在变革生产关系,两者并不一致,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斯大林的思想则重在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发展经济,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我们)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800到1000多名顾客……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法]安德烈·纪德《访苏归来》(1936年)材料三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