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酸雨一、基础巩固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止SO2污染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可吸附性颗粒污染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加大石油、煤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解析:化石燃料燃烧能增加CO2和SO2的排放,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答案:D2.环保部门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以污染物浓度为标准确定的空气质量的信息。在下列各种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标的是()A.二氧化碳B.氮氧化物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解析: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CO2是空气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答案:A3.下列有关酸雨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雨进入江湖,会导致鱼类难以生存,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B.酸雨进入土壤,易使一些营养元素流失,并使土壤逐渐酸化C.酸雨能使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加快D.呈酸性的雨水就为酸雨解析: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答案:D4.在NO2与水的反应中,NO2的作用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解析:NO2与水的反应中,NO2中N元素化合价一部分升高,一部分降低,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C5.NO对于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NO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难溶于水B.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C.常温下能与氧气化合D.红棕色气体解析:NO为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项错误。答案:D6.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B.自然界中硫化物的分解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D.过度使用化肥解析:自然界中硫化物的分解产生SO2很少,不足以形成酸雨,B项错误;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以及北方地区生活燃煤等,会产生大量SO2,该气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和硫酸,导致酸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答案:C7.将V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通入水中充分吸收后,得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1)A气体是,B气体是。(2)A气体的体积是mL。(3)V的取值范围是。解析:(1)NO、NO2混合气体与水反应后只能得到无色气体NO,即A为NO。NO与等体积O2同时通入水中,根据4NO+3O2+2H2O4.HNO3知,剩余气体为O2。(2)设A气体的体积为x,则x−34x=5mL,x=20mL。(3)按极限取值法,若VmL全为NO,则V=20;若VmL全为NO2,则V=60,故其取值范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