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5.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6.《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7.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8.“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将兵权收归中央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派文官任州的长官D.设三司使管理财政9.《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10.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11.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12.如图是军机处的内景图。它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宋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13.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14.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A.屋大维B.狄奥多西C.查士丁尼D.哈德良15.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小国寡民的体制B.城邦之间的矛盾C.奴隶制度的发展D.独特的地理位置16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A.都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C.都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D.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17.下列古代雅典的阶级或阶层中,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是()A.广大妇女B.成年男性公民C.广大奴隶D.居留的外邦人18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下列三位人物进行改革的先后顺序是()A.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B.梭伦、伯利克里、克里斯提尼C.克里斯提尼、梭伦、伯利克里D.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梭伦19.罗马法是指下列哪一时期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A.公元前6世纪初至公元7世纪B.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6世纪C.公元前7世纪初至公元6世纪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