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第13讲伟大的抗日战争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表明()A.共产党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B.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正式形成C.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可知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相互做出让步,说明中日民族矛盾超越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宣言表明共产党联合国民党政权抗日,不是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故B、D两项说法错误。2.(2016·江苏盐城模拟)蒋介石在1937年10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此次抗战,实被迫而应战,与其坐而待亡、忍辱受侮,不如保全国格、死中求生,与敌作一决战。如我再不抗战,则国民精神亦必日趋于消沉,民族生机毁灭无余矣。”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B.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开始转变C.表达民族抗战的坚定决心D.台儿庄战役增强了抗战信心解析:选C。全民族抗战开始于七七事变后,时间早于题干时间,A项错误;七七事变后,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已经转变,B项错误;“此次抗战,实被迫而应战,与其坐而待亡、忍辱受侮,不如保全国格、死中求生,与敌作一决战。如我再不抗战,则国民精神亦必日趋于消沉,民族生机毁灭无余矣”表达了民族抗战的坚定决心,C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时间晚于题干时间,D项错误。3.(2016·山东临沂模拟)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日军当时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军队阵地,看到中国军队的重机枪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枪的支架上。日军指挥官马上叫来战地记者拍照写文,准备在国际舆论上渲染。但当他们得知真相后,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下列对日军放弃该想法的原因的历史想象,合理的是()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对华政策B.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C.日本同情中国少年的遭遇,不忍报道D.日军担忧中国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为增强解析:选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应为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等地的失守,晚于题目中的“徐州会战”的时间(1938年初),故排除A;此阶段,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的暴行采取绥靖政策,故排除B;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4.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的纪念讲话,认为“历史的任务要求国民党恢复辛亥及北伐的精神,来完成辛亥革命以来未竟的事业!”国民党当时正在进行的“未竟的事业”是指()A.反对帝国主义和侵略主义B.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C.打倒军阀实现耕者有其田D.创建民国的民权主义解析:选A。材料中“抗日战争期间”“北伐的精神”和“辛亥革命以来未竟的事业”是指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须继续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已经恢复了中华的民族主义,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项错误;“创建民国的民权主义”在辛亥革命后已经实现,故D项错误。5.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解析:选B。据材料“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可知史学家通过研究已经有了定论,故A项错误;据材料“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