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精练(9)1.1865年,一位大臣在奏折中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铜钱、火器之仍照向例设禁,其善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笼络)耳。”此大臣()A.属于洋务派B.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商战”C.属于顽固派D.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所处的时间“1865年”,此时正值洋务运动期间,材料信息表明这位大臣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由此判断此大臣属于洋务派。答案:A2.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开平煤矿③上海发昌机器厂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自强、求富”可知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③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创办的企业。答案:A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故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没有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不可能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答案:D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材料表明,民国的建立激起了民族资本家创办实业的热情,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5.下面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年增长率(%)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资本2.5116.3212.41合计4.3518.54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所以,答案为C项。A、B两项本身并不正确,可以轻易排除。D项有一定的干扰,但材料的重点不在民族资本或官僚资本的数量上。答案:C6.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战争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解析:F2>F1说明了民族资本主义面临破产的境地,结合选项可知解放战争期间。答案:D7.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解析:本题通过引入人们对电灯的看法考查相关主干知识。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的信息,故可排除A;电灯的出现不能说明洋务运动的成功,因为洋务运动的结局是失败的,故可排除B;由“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可知上海市民一直反对使用近代科技的说法显然错误,故可排除D。材料表明,近代中国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C8.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A.粮票→股票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解析:建国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为了保证城镇农副产品的供应,国家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资丰富了,国家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发行了股票,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