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谦得益2、致力行3、尚节义4、天人和5、敦仁厚6、楚典故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四单元:天人和]15、钓而不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钓而不纲的含义,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古人很早就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我们要想保持生态平衡,对自然资源就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54文意。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泾渭分明。五、小结拓展交流讨论16、天地之道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晓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二、研读诗文(1)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圆则疾,风雨不节令则饥。(2)(汉)司马迁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节,其时使然。故今春生更长,秋收冬藏。三、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五、拓展延伸1、阅读《坎尔井》2、谈感受17、牛山之木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文的含义。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二、研读诗文1、介绍诸葛亮。2、师范读,学生互读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四、教师小结。18、鸿鹄之志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介绍陈涉大泽乡起义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二、研读诗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四、总结五、拓展延伸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2、谈感受16、天地之道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晓不乱砍滥伐.不过度狩借.做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二,研读诗文(1)天竭泽而渔(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不乱砍滥伐.不过度狩借.做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五、拓展延伸1、阅读《四季假山》2、谈感受[第五单元敦仁厚]"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