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如何选材【篇一:小学生作文选材之四性】浅谈小学生作文选材指导作文教学选材问题: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为小学生作文的写什么提供了依据,即写真实的生活。尽管学生的生活面不怎么广,生活内容不怎么丰富,但毕竟还是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历的。作文时之所以会感到没东西可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养成积累生活并及时把它记下来的习惯,只是到了作文课,老师布置写几次就是几次。因此,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就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有什么在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学生对生活中原已感知过的事物,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这时就觉得脑中空荡。其二,课堂上,老师根据作文题目指导学生作文时,其取材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作文题中的例举材料和所指范围具有优先选取的心理。如:我们每天都要做许多事情,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如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等。多数学生都只选取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来写。这三项被别人选取后,许多学生将陷入困境。这说明,例举材料能给学生指示取材方向,也能使之陷入此中不易开脱。二是前一个学生的取材会引起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的注意并作好我也写什么的心理准备。这对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来说具有提醒和开导作用,但也使这些学生大多只能沿着先前学生的取材思路选取类似的材料。这两点可以说是定势思维的作用。对于选材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四性:一、把握材料的真实性现在学生的作文雷同之处越来越多。比如写到助人为乐的事,他们就会写出五子登科式的笑话(扶瞎子,推车子,让座子,拾夹子,死老子);写到母爱就会写母亲在雨中送雨伞,在雨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背他去看病,织毛衣到深夜之类;写到教师就是如何带病上课又如何“”在深夜批改作业。这些文章给人假、大、空的感觉。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内容真正充实起来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已提出作文“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所谓的作文,本应是作者情郁于中,发之于外,有”所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更非瞎编乱造。应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命题作文至今流行,其实是应试的思想在作祟,提倡不得。二、把握材料的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就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能表现中心的人物或事件。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有的同学就喜欢给材料戴高帽,认为立意越大,就会越典型。比如要写好人好事,就写希望工程,捐钱捐物,救人救火;写最崇拜的人就写雷锋、张海迪、爱迪生。其实典型的素材不一定是重大的素材,只要是能引起读者共鸣,有积极意义的素材都可以称为典型。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选取谈水浒传、抨击旧社会、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这几件小事,就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伯父的深深爱戴。作家魏巍很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作为写作的题材,比如他写得很感人的文章《再见了,亲人!》,就是其中一例。作者为要表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选取了三个代表人物,四件震人心弦的往事来写,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三个代表人物是朝鲜大娘、大嫂、小金花,这是老中少三代人的代表,是全体朝鲜人民的代表。四件震人心弦的往事,第一件事大娘领着全村妇女给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的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而大娘却累得昏了过去。第二件是在敌机轰炸时,大娘首先把志愿军伤员背进防空洞,因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女。第三件是小金花协助妈妈营救志愿军侦察员,因而失去了妈妈。第四件是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炮弹炸伤致残。这四件事的的确确表现了中朝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比山高比海深的,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想一想,连自己的生命和亲骨肉的生命都舍得牺牲的人,还有什么不肯无私的奉献出来的呢?文章通过这样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说明:这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