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是指()A.都江堰B.丝绸之路C.隋大运河D.秦长城2、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A.提倡节俭B.爱民如子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5、“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6、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7、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8、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9、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南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0、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澶渊之盟B.金灭北宋C.岳飞抗金D.靖康之变11、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通过黄袍加身夺得政权的皇帝是?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宋太祖1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14、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15、假如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宋朝,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吃占城稻米饭B.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C.品评《清明上河图》D.看到回族人用纸币购物16、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反映了()A.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B.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C.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元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17、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大运河贯通南北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18、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A.蒙古族B.女真族C.回族D.藏族19、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管理西藏。()A.西域都护B.三司C.巡检司D.宣政院2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A.西周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秦朝的郡县制2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