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8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黔东南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D.半坡氏族村落遗址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汉武帝4.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朿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B.舜C.禹D.启5.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6.(2016·河南省·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7.(2015·四川乐山·15)图1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1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8.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9.《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10.(2016·湖南株洲·1)读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是()A.秦国楚国B.齐国楚国C.秦国韩国D.魏国赵国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A.公元前3世纪30年代B.公元前3世纪20年代C.公元前2世纪30年代D.公元前2世纪20年代12.(2016·江苏徐州二模卷·2)秦始皇统治的十年间,他到最重要的地区巡游不下五次,最后一次持续了约10个月,体现了他对新版图的自豪感,也说明了他的勤政。他在巡游时乘坐的“车”在官方文件中的写法是()1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记录了秦始皇的统一伟业。秦朝统一后,全国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钱B.交子C.蚁鼻钱D.刀币14.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15.广受关注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经过5年来的考古挖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出土金器、铜器、简犊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被誉为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早在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封国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B.推行郡县制C.颁布“推恩令”D.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汉高祖时候B.汉文帝时候C.汉景帝时候D.汉武帝时候17.“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A.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B.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18.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C.昭君出塞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19.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