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45分钟)1.(2016·河北普通高中质检)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加热烧杯,可用来分离NaCl和NH4ClB.石蜡油分解实验C.比较MnO2、Cl2、S的氧化性D.收集干燥的氨气【解析】A项,加热烧杯时,NH4Cl分解为NH3和HCl,在烧瓶底部NH3和HCl又重新结合成NH4Cl,从而与NaCl分离;B项,该实验为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反应管中缺少作为催化剂的碎瓷片;C项,MnO2和浓盐酸常温下不反应;D项,氨气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答案】A2.(2016·江西八校联考)对于实验Ⅰ~Ⅳ的描述正确的是()A.实验Ⅰ:逐滴滴加稀盐酸时,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B.实验Ⅱ: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无色C.实验Ⅲ: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晶体D.装置Ⅳ: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乃至褪去【解析】A项,Na2CO3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HCO3,所以开始时无气泡产生;B项,上层液体为棕黄色(Fe3+的颜色);C项,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晶体应采用蒸发操作,在蒸发皿中进行,不是在坩埚中进行;D项,蔗糖被浓硫酸碳化,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2和SO2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CO2不反应逸出,SO2将高锰酸钾中锰元素还原为Mn2+,使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乃至褪去。【答案】D3.(2015·福建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B配制FeCl3溶液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D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解析】NaOH具有强吸水性和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A项错误;配制FeCl3溶液时,为抑制其水解,可将其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B项错误;NH能够与碱反应生成NH3·H2O,受热分解产生NH3,C项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D项错误。【答案】C4.(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列各装置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制取无水MgCl2D.用装置丁制取乙烯【解析】A项,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易发生水解,应将NaOH浓溶液改为饱和Na2CO3溶液;B项,氯气也与AgNO3溶液反应且进气方向不对,应“长进短出”;C项,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2H2O,可以有效地抑制MgCl2的水解,最终制得无水MgCl2;D项,制乙烯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混合液的液面下。【答案】C5.(2016·河北邯郸质检)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可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和吸收氨气C.装置丙可用于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D.装置丁可分离CH3COOC2H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解析】由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乙烯时往往会发生碳化,碳与浓硫酸又会反应生成SO2而混在乙烯中,同时乙醇易挥发,SO2和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装置甲不能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A错误;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导气管短进长出,B错误;氯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C错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与饱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后静置分液即可分离,D正确。【答案】D6.下列实验目的、实验方案以及评价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评价A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温度下,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该方案可行B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向2mL1mol·L-1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1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mol·L-1FeCl3溶液该方案可行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该方案可行D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量取ag铝箔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测其体积为b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该方案不可行【解析】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控制其他变量相同,只有接触面积不同,A项满足要求;B选项中NaOH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