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试卷(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江苏淮安学业水平一模)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做法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强调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故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都符合,苏联斯大林模式强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正确答案为A项。2.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全盘集体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3.(2017·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生产合作社答案A解析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村方面是实行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固定粮食税是解决措施,而非“引发”,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建立生产合作社,与材料中“俄国的某项政策”不符,故D项错误。4.(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C.认识到余粮收集制弊端D.停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答案C解析材料中列宁认为余粮收集制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说明他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5.(2018·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这句话实际揭示了新经济政策是()A.工农联盟的政治革命纲领B.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C.理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斯大林模式的最初的萌芽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表明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项正确。6.(2018·江苏海门一模)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7.(2018·江苏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922年,苏俄在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的同时,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苏俄()A.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B.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C.土地国有政策的动摇D.小农土地所有的确立答案B解析苏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在1917年出台《土地法令》,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申……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表明苏俄进一步进行农村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故C项错误;苏俄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