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训练1“自由放任”的美国一、选择题1.据可靠统计,在1929年,1548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B.使很多美国人一夜暴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C.全民皆股,造就了美国人拥有丰厚的经济学知识D.使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2.下列图片能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的是()A.黑色星期四时的华尔街B.美国失业者在焦急等待C.资本家倾倒剩余的牛奶D.廉价卖车3.1930年华纳公司赔本800万美元、雷电华影业公司赔本550万美元。……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次越来越低,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导致这一现象的大环境是()A.互联网的发展B.经济危机C.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D.经济“滞胀”4.有人认为下图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情况。它主要说明这次经济危机的()A.时间长B.范围广C.危害大D.发展快5.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C.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D.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华北事变”6.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7.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据此,他实行的是()A.自由放任政策B.市场经济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重农抑商政策8.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A.经济危机来势猛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D.危机持续时间长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胡佛总统(1929~1933年3月在任)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根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卢文璞《世界现代史》材料三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在美国当时流行一首歌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据材料归纳美国人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基本论点。(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什么方面达成共识?有何共同缺陷?(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答案1.A2.C3.B4.B5.A6.B7.A8.B9.(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正如三则材料所反映的那样,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