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1.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2.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3.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4.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素养提升(限时10分钟)5.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这反映宋代()A.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B.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C.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D.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6.下表是一些史籍中关于宋代重庆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重庆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涪陵是易学研究的中心C.重庆经济得到较好发展D.巫溪是重庆的商业中心7.对于宋朝的评价,以钱穆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大多冠以“积贫积弱”的定位,而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却给以“商业革命”等较高的评价。这说明()A.国内外对于宋朝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B.囿于史料的缺失制约了对宋朝的研究C.国内的定位体现出史学研究的务实性D.问题研究视角影响对同一事物的认识8.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达标1.C【解析】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专业化的倾向,故选C项。2.A【解析】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故A项正确。3.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宋初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故B项正确。4.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井田制下奴隶集体劳作,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个体劳动,以及田庄经济、租佃经济,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土地经营制度发生改变而导致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出现对农民称呼的变化,故A项正确。素养提升5.D【解析】材料中的颍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及临安东门外“弥望皆菜园”,主要是满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