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污染1.氮气(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溶解性密度无色无味难溶于水与空气接近(2)化学性质。①通常状况下较稳定,与其他物质不反应。②高温或放电时能与O2反应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2.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常温下NO不稳定,易与O2结合生成NO2,N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ONO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2NO+O2===2NO2②3NO2+H2O===2HNO3+NO3.SO2、NO2对大气的污染(1)SO2与NO2的主要来源、危害和防治:①来源②危害③防治(2)酸雨:①概念:pH<5.6的降水。②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SO2与NO2溶于水形成的。③两种类型(硫酸型、硝酸型)。硫酸型转化关系:SO2→H2SO3→H2SO4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硝酸型转化关系:NO2→HNO3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④危害。A.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B.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温馨提示: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大气污染物是CO、SO2、氮氧化物、固体悬浮颗粒,CO2能引起温室效应,但CO2不是大气污染物,因为CO2是空气的成分。⑤酸雨的控制措施A.调整改变能源结构B.原煤脱硫技术C.改进燃烧技术D.对煤燃烧后的烟气脱硫E.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F.严格控制SO2的排放及废气的回收利用(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知识点一N2和氮的氧化物1.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是()A.氮气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B.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C.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D.氮气既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答案:C解析:N2性质稳定,但高温下可与O2等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或还原性;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并不是N2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N2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是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本题选C。2.下列关于N2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反应N2+O2=====2NO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C.N2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D.在反应3Mg+N2=====Mg3N2中,N2作氧化剂答案:C解析:N2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约为,C项错误。3.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A.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C.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O2直接化合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B解析: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很容易与O2直接化合生成NO2。本题选B。4.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却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与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答案:B解析:NO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为NO2,NO2是红棕色气体。本题选B。5.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A.均可用排水法B.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C.NO用向上排空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空气法答案:D解析: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与水反应,故NO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该用排水法收集;NO2与水反应,不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故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6.除去NO中混入的少量NO2,应将该混合气体通过下列试剂中的()A.Na2CO3溶液B.NaHCO3溶液C.H2OD.浓硫酸答案:C解析: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若混合气体通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中,硝酸会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可以生成一氧化氮,且不引入杂质。浓硫酸不与二氧化氮反应。本题选C。7.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A.3∶1B.1∶3C.1∶2D.2∶1答案:C解析: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情况:由此可知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