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量检测(九)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面是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的对一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表。此表透露的信息是()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苏联90%10%50%50%75%英国10%90%50%50%25%A.英国意欲成为世界霸主B.东欧成为战后苏联和英国争夺的焦点C.英国欲攫取利益讨好美国D.英苏两国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答案D解析材料中英苏双方领导人“划分的对一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体现了鲜明的大国强权色彩,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从表中来看,涉及的国家还有南欧,B项错误;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2.“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中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B.战时同盟解体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国家实力变化答案A解析从“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发展目标”“制度性裂变”可知材料强调“冷战”的原因是理念和发展目标的不同,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C项是“冷战”的表现,不是原因。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3.1946年9月,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被美国决策层采纳: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这一报告()A.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B.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C.宣告了美国欧洲复兴计划的出台D.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该报告实际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它被美国决策层采纳,由此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故A项正确。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和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B、D两项错误。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于1947年6月提出的,C项错误。4.下图为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的漫画,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该漫画所包含的信息是()A.苏联解除了对古巴的军事威胁B.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对抗C.苏联将军事对抗转为经济对抗D.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劣势答案D解析漫画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我比你更觉得疼”揭示出苏联在美苏争霸对抗中处于劣势,故选D项。5.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第三种力量。”其旨在强调()A.欧洲联合是摆脱困境的必然出路B.战后欧洲衰落是不可避免趋势C.欧洲联合的关键是政治上的联合D.欧洲联合起来可与美苏分庭抗礼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欧洲联合的重要性,否则“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欧洲联合是摆脱困境的必然出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欧洲联合是可以改变欧洲衰落趋势的,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联合的关键是政治联合,C项错误;材料强调欧洲联合是为了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而非与美苏分庭抗礼,D项错误。6.1956年12月18日,日本正式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第77个成员国。加入联合国使日本“国际上的地位迎来了战后外交史上最大的转机”,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日本的行动表明了其正在谋求国际地位的上升B.日本国际地位提高以经济发展为基础C.日本正在成为国际秩序的受益国D.日本该行动表明了政治上不再追随美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在政治上不再追随美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7.“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表明,美国不再有资格威吓、教训或恐吓中国了。我们无法阻止中国崛起,只能通过寻求互相迁就来减轻我们的恐惧,从现在开始。”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丧失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国成为美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D.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崛起的现实答案D解析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美关系的重新定位不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