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期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2.“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B.从世官制到察举制C.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D.从分封制到郡国制3.唐朝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构隶属于()A.行中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4.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5.《明史·太祖纪》载,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A.裁抑相权B.加强军权C.建立内阁D.改革行省制度6.克利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这一做法()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走向成熟C.消除了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D.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8.“如果政府禁止人们追求自身利益,那就剥夺了政治自由,如果任人们无约束地追求自身利益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危险,这将会以牺牲国家与社会的公益为代价换取少数人的利益。”这就是“麦迪逊难题”。美国宪法中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的设计有()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②实行两党对垒,交替执政③总统和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④通过修正案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时人对政局的现状作诗为:“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句诗可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0.“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________,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今与全民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文中空白处应填上()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联合抗日,共赴国难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打倒列强,除军阀11.近代有一本回忆录这样写道:“师长又问我为什么要参加红军。我说红军来了以后,我们家乡解放了,除了给我们家分了地,还分了茶山,每年可以收到几百斤油茶子。”可见作者参加红军是为了()A.推翻资产阶级B.改变社会性质C.消灭阶级压迫D.保卫胜利果实12.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说明()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13.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的差异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14.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渡江战役B.三大战役取得胜利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抗战的胜利15.发生在美国的“占领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