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答案】D【解析】元谋人和北京人都距今久远,缺乏史书记载,考古发掘是现在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唯一途径,故D项正确。2.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龙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大型粮仓的发现可以说明当时农业的进步,故A项正确。3.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说明()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D.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答案】A【解析】商王鼓吹自己是“祖宗神”的嫡系子孙,以此来说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体现了商朝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A项正确。4.(2020·潍坊)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粮仓的遗迹,据此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如判断无误,这一发现可以实证原始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仅凭一个无法区别是公还是私的粮仓遗迹,得不出B、C、D三项,排除三项。5.(2020·济宁)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答案】D【解析】商代以神权巩固王权,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说明商代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故D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可知历法没有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表明观测天象是为了解天意,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占卜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故C项不符合题意。6.(2020·济南)19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0页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要对周天子尽义务,要朝贡听命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项符合题意;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与“……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宗法制是按着父亲的血缘关系分配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遭到秦国守旧贵族极力反对的一项是()A.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鼓励生产D.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前,贵族拥有世袭爵位的特权,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的这一特权,依照军功授爵,损害了贵族的利益,遭到贵族的极力反对,故D项正确。8.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诸国变法D.政权分立【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与国家产生和文明起源无关,故A、B两项错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直接动力是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故C项正确。“政权分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D项错误。9.(2020·聊城)“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