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中的下列粒子数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电子数【解析】选D。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不变,电子数可能发生改变。2.(教材改编题)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下列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B.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C.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D.S2-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解析】选D。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A正确;根据电子排布的数量规律,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B、C正确;S2-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4倍,D错误。3.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是化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解析】选B。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最外层形成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C错误,A、D项属于稳定结构,但表示的微粒为离子,故A、D错误,B项表示氦原子,正确。4.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a、b、c,它们的离子An+、Bn-、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n>m,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b>cB.a>c>bC.a=b+m+nD.a=c-n-m【解析】选B。An+、Bn-、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三种离子的电子数相等,An+的电子数等于a-n,Bn-的电子数等于b+n,Cm-的电子数等于c+m,故a-n=b+n=c+m,a=c+m+n,a=b+2n,C、D不正确,结合n>m,可推知a>c>b,A错误、B正确。【补偿训练】(2019·潍坊高一检测)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它的ng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N+8)molB.(A-N+10)molC.(A-N+Z)molD.(A-N+6)mol【解析】选A。在化学变化中质子、中子均不变,故R2+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则R原子的质量数也为A,中子数也为N,故R原子的质子数为A-N,R2+的氧化物为RO,摩尔质量为(A+16)g·mol-1,ngRO的物质的量为mol。1molRO中含质子为(A-N+8)mol,故ngRO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8)mol,A项正确。【易错提醒】(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摩尔质量、质量数概念并能灵活运用。(2)能正确写出氧化物的化学式。5.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A.C>D>B>AB.D>B>A>CC.A>D>C>BD.B>A>C>D【解析】选A。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为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序数:C>D>B>A。6.由德、法、美、英及波兰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通过粒子加速器进行了一周的实验,获得了6个非常罕见的铁(26号元素)原子,该铁原子的质量数为45,接着,科学家又使用特制的测量仪器观测到,这6个原子中有4个发生了衰变,这一实验证实了曾经预言的双质子衰变方式,即有一个原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的衰变方式。(1)该铁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2)该铁原子的衰变是化学变化吗?说明理由。【解析】(1)铁元素为26号元素,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5-26=19,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6。(2)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即原子所含质子数不变,衰变时质子数减少,故衰变不属于化学变化。答案:(1)1926(2)不是。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即原子所含质子数不变,衰变时质子数减少,故衰变不属于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