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学者作出此种判断的依据为()A.日本战前长期的精心准备B.清政府的全国战争总动员C.大清国海军的出场与角逐D.陆军广大将士的拼死抵抗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和历史概念的能力,难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国而言是近代战争的开端,从形式上看是清政府以近代的武器(铁甲舰)进行的战争,从内容上看具有反侵略的色彩。答案:C2.(2016·衡水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黄海大战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解析: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答案:B3.(2016·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答案:C4.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战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A、C两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答案:B5.(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之一,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的。答案:C6.(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其他条约与台湾无关。答案:C7.(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解析:结合时间1900年和“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可知,反映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故选C项,其他选项与时间不符。答案:C8.(2016·天津学业水平模拟)“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某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注意款项的用途“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南炮台”“拆除大沽北炮台”,这些体现了《辛丑条约》中“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一条款。答案:D9.(2016·石家庄高一期末)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且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后殿陈列的当年所用的传单和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的神牌,显系效法梁山好汉。这表明()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起义B.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