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庙滩镇街道中心小学毛德元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教学已日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极大变化:教材变了,教学方式也变了。特别是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的基本理念,呈现新颖丰富、内容贴近生活、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语文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发现、探究、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善于引导主动性学习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项,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二者在学习的具体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当然,学生对学习如果产生了兴趣,就形成了主动性,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才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身俱来的生理需要,即: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这时教师应信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要敢于放手。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应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最大的空间留给学生。比如: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学《菜园里》一课时,首先,老师把教室四周简单布置,把学生引入“菜园”(营造一种去菜园摘菜的氛围),其次,学生可自己下位到教室四周的“菜园”里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蔬菜,并且想办法记住它们的名字。最后,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通过这样,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识字,即丰富了他们的词汇,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二、善于对待独立性学习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情况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整个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答案,特别是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这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好方法。比如:在教《识字学词学句》时,上课开始,我并没急于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而是问学生:“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吗?”这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地举手了,这一环节由于我相信了学生的能力,所以多数同学都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过后我又说:“这些生字还没有学,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很多同学都骄傲地说:“我在课外自学的,我妈妈教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巧妙地一问,就展示了学生在课外识字的方法及途径,这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而且也能表现学生的独立性。三、关于参与体验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中说: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教育行动中去激发、去培养。“课标”要求识字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二是课外。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两道课外实践活动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好习惯,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识字、用字的主人。比如教《自选商场》一课时,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次认识了这些生字,初步了解了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