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四川绵阳三模,28)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B.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解析:选D由近代上海司法审判事务,无论中外均请外国律师辩护可知当时中国受到西方律师制度的影响,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不能体现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律师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中没有涉及东西方司法理念,排除B项;“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虽与史实相近,却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2.(2019届湖南衡阳三模,28)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解析:选B由材料内容可知西医传入中国后,冲击了传统中医,推动西式医院的筹建和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说明西医传入中国后推动了近代医学的进步,故选B项;由材料“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可知西医是在鸦片战争后伴随列强侵略传入中国,因而西医传入中国不是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西医传入中国后推动西式医院的筹建及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但西医的传入并非对中医价值的否定,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西医传入中国后推动西式医院的筹建及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主要体现了西医传入中国对中国医学的促进作用,未体现西方文化侵略与西医的关系,排除D项。3.(2019届安徽黄山二模,30)近代以来,随着政治革新和文化启蒙的开展,面向大众的“送字下乡”逐渐成为政治和知识精英的一种共识,参与扫盲的主体有西方传教士、民间知识分子以及国共两党。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B.改造社会,救亡图存C.民众是政治社会生活的主体D.宣传民主科学,消除愚昧迷信解析:选C近代以来的扫盲运动既是启蒙大众,也是争夺大众的运动,面向基层的扫盲工作之所以在近代以来受到重视,在于普通民众第一次在政治社会生活中被视为主体力量,故选C项;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是一般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西方传教士扫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教而不是救亡图存,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消除”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4.(2019届湖南永州三模,28)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赛项目: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先跑后长跳;先立后长跳;跑袋法;跑围场一周;跑兼拾物;绕场围跑三周;持棍高跳法;先跑后高跳;赛递物法。据此可知()A.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功能B.全民健身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C.学校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受西方文明影响D.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解析:选C据材料“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跑带跳二百二十码”,“码”是西方计量单位,“中西大学堂”体现了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体育内容,而非强调中国的传统体育,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述学校体育运动,而未涉及全民健身,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围绕体育运动展开,未涉及美德等方面,排除D项。5.(2019届江西九校高三联合考试,28)1934年9月1日《申报》刊登的三星牙膏广告画(如下图):“画面主体为身穿旗袍的秀丽妻子正在为丈夫挤牙膏,背景为穿着睡衣的丈夫正在洗漱”这则广告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仍然相对低下B.广告发挥了教化女性相夫教子的作用C.文化生活对传统的继承和反叛的特征D.时髦女性登上广告助推三星牙膏销售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身穿当时最流行旗袍的妻子为丈夫挤牙膏,体现了男女性别间关系仍偏重于传统家庭关系,又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特征,故选C项;广告反映了男女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