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下限时集训(六)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说:“太平天国……不仅是一场政治、军事事变,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A.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精神对后世的启迪作用B.《天朝田亩制度》的反封建思想C.创立拜上帝教,从文化层次上向西方寻求真理D.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不同的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增强核心领导层的凝聚力3.《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5.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D.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6.(2016·衡阳质检)“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尽管武昌首义的1911和金田起义的1851都是辛亥年,但两个‘辛亥’并不可‘同日而语’。此辛亥不是彼辛亥,孙中山也不是洪秀全……”造成“此辛亥不是彼辛亥”的主要原因是()A.武昌起义比金田起义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C.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D.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充分暴露,日益不得人心8.美国历史学家周锡瑞曾言:“有必要从我们的关于革命阴谋的故事,转入革命政党存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去。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理解辛亥革命运动突飞猛进的原因,以及当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时,人民的其余部分愿意接受革命的原因。”这主要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武昌起义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C.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讲究斗争策略D.中国同盟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量9.(2016·银川检测)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民国纪年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10.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两部法律实践结果差异巨大的原因是()①中国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崇尚专制②美国有着民主的传统,崇尚法治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忽视了人民的权利④1787年宪法有种族歧视的烙印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11.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