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两大核心:反侵略、求民主。两大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条线索:列强侵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民主革命。二、重大历史线索1.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及特点:(1)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国。列强侵华的主要表现是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以满足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这个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有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控制航运等。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的国家。(2)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日、俄在华势力发展迅速。(3)第三阶段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1912-1924年)这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激烈的时期。列强以各种手段破坏中国革命,帮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再用“分而治之”政策,扶植各派军阀。美国成为在中国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暂时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地位。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打破了这种局面,中国重新回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第四阶段从大革命到抗日战争胜利。(1924-1945年)国民革命的发展触动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它们加紧干涉中国革命,阻挠北伐战争,又支持蒋介石叛变革命。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步步加紧,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直接侵占中国领土,又一次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美国在迅速扩大在华势力的同时,对日本侵华先是纵容,继而遏制,美日矛盾激化。(5)第五阶段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对华基本政策,继续以蒋介石为其代理人,进而攫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商品大量涌入,逐渐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2.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影响: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台湾分离,祖国长期不能统一三、题型应用体验评价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典型例题]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国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最主要国家[技巧攻略]析题干→找准关键词“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挖寓意→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分子,是主要国家之一,D项中评价言过其实,因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还有美、苏、英等国。构联系→中国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抗日,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因此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答案→本题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地位,故选D。[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