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建议用时:20分钟)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然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主要体现了()A.收藏玉玺,皇帝喜好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皇帝独尊,皇权至上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C[材料大意是:秦朝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作材料来篆刻印章,印章使用龙虎纽,喜欢怎样用就怎样用。秦朝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使用了。这反映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B[三公九卿是中央制度,加强了君权,故排除A、C两项,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没有体现民主观念,故D项错误。]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B[由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可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皇帝制度B[材料中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了巩固统治,他反对实施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5.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钱穆评价的这一制度其特点是()A.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占统治地位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C.“家”“国”不分,等级依旧森严D.最高统治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B[钱穆先生的意思是:该制度的出现导致王家不再因为高贵的血缘而高高在上,并且也不再拥有封地。据此断定钱穆评价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所以答案是B项。]6.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A[根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与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无关,故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达到“彻底消除封建割据”的作用,故D项错误。]7.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虚设太尉使皇帝直接掌管军队,权力更加集中。A项政务与太尉无关,C、D两项显然不是虚设太尉的目的。]8.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官员职能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皇室事务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少府皇室财政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A[从表格可知,九卿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一些部门又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