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心得体会近日,全局上下进一步开展“三德”主题活动,旨在着力解决党员、干部职工存在的党风、政风、作风不实,推行岗位职责意识淡薄等问题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缺失现象,进一步强化理念,加强认识,全方面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道德感召力和社会公信度。作为地税人无时无刻不感到肩上担子重大,工作与否主动,与否认真,与否负责关系着群众利益,关系着通山的将来;就是要立足本职,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追求质量与效率的实践工作中完善自我。要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办法,做到观念大转变,素质大提高、工作水平大提高。如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主动向上、求真务实的工作品质?如何在工作中做到“三德”。我认为应从下列几点做起:一、倾心于本职,敬业于岗位。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深化作风建设。坚定抱负信念,树立对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不停增强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廉政意识,树立坚定信念、切记宗旨、勤奋务实、廉洁自律、胸怀广阔的思想品德规范,以此来约束我们的日常工作行为。恪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呈现公职人员主动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面貌,进一步提高自我形象。二、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过后便是“齐家”了,弘扬家庭美德对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为追求和睦的家庭,践行家庭美德、以家庭和睦增进社会和谐。家庭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都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点,家庭美德的基本规定涵盖了解决家庭内部和外部关系的规范,它把家庭关系的法律义务变成道德责任,使之成为自觉行动。把家庭的个人行为变成社会行为,这样就能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和睦、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关系,使良好的家风成为增进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推动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好坏将影响人的一生和社会的文明状况。因此家庭美德对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有核心意义对的看待全部身边的人,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在营造文明、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中作表率,争做增进“家庭和睦”的模范。通过学习活动,带头践行家庭美德,树立对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争创和睦家庭,以家庭和睦增进社会和谐。三、以增进和谐社会为目的,加强社会公德修养,提高文明品质内涵。主动践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公物、保护环境、遵纪遵法”的社会公德;“真诚友善、互助体谅”的社区生活风气;“文明礼貌、遵法诚信”的社会人际交往;“救急帮难、扶贫济困”的社会博爱风气。通过“三德”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律意识,规范个人行为,全方面提高社会公德意识,从根本上增进机关作风建设和个人品德修养建设,养成自觉恪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弘扬社会文明风尚,以崭新的风貌、文明的形象呈现给前来全县人民群众和客人。总而言之,“三德”教育的实施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而能否提高对“三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认识并增强主动实践认识,又影响到中央有关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这一战略布署的有效贯彻。实施“三德教育”的前提条件是规定我们认真解决好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进一步抓好贯彻,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必然会有一种大发展。作为一名地税人,应当感到光荣与自豪,要热爱本职工作,恪遵法律法规、规程和制度,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加强道德修养,争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使我们的事业不停发展。通过进一步学习“三德”,大力弘扬“转变作风、兑现承诺、提高效率、政令畅通、推动跨越”精神,进一步增进了个人品德内化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公众能力,推动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增进社会和谐新局面,进一步提高地税工作水平,为推动通山经济跨越式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