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读《松下幸之助自传》有感松下幸之助被商界人士推崇为“经营之神”,其发明了持续十年日本收入第一、逝世之时积累达15亿美元的巨额财产。通过阅读其本人的《松下幸之助自传》之后,让我感触最深的不单单是一连串的傲人成绩,而是在获得业绩的背后所蕴含的个人魅力,他的为人之道、经营之道,做有德之人的精神。这也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精髓所在。松下先生认为,经营的第一抱负应当是奉献社会。以社会大众为公司发展考虑的前提,才是最基本的经营秘诀。公司犹如宗教,是一种除贫造富度众生的事业。松下幸之助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盈利是公司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获利”。但他同时又声言,“肩负起奉献社会的责任是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他甚至把公司当作宗教事业来经营。这种从表面文字上看来是矛盾的经营抱负,在松下的人生、经营实践中,却是高度统一的”如果作一简朴的解释就是:正由于把自己的公司、事业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才要不折不扣地强调盈利、获利,只有这样才是对社会的奉献;相反,不盈利,亏损,社会也必将“亏损”。反过来说,如果构成社会的团体、个人都亏损,何来社会的“获利”?社会何以发展?盈利获利与奉献社会的矛盾,是不难解决的,困难的是树立服务、奉献社会的信念,并把它付诸行动。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自然是其为人。即使出身贫寒,但松下先生,从不曾自暴自弃或自我怜悯的怨天尤人。与之相反,松下先生一生态度主动,勇于进取。否则日本国学徒成千上万,比他出身好的更是难以计数,怎么轮到他出人头地。另外,松下先生即使收得正式教育不多,但为人智勇双全。无大智,则其不能识天下之道而弃自行车而选电气;无大勇,则其不会放弃待遇优厚的小白领下海创业。这种见识上的卓越还体现在他的历史观上,如对传统日本文化的尊重。另外,松下先生韧劲十足,颇有劲松之意,即使创业初、二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也坚持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而最难得的是,即使身价亿万,但松下先生从不曾得鱼忘荃,始终记得“饮水思源,可赛矿泉”之理,努力回馈社会,颇有卡耐基等人的古风,可谓德輶如羽。松下先生从小事做起,每个不起眼的工作他都认真去看待,并从中寻找到愉快;当他事业走向发展壮大,他的思想境界又得到了升华,他觉得工作不是为自己,盈利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回报社会。自己所作的一切都含有社会责任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国际人。通过与佛门弟子的对话,他感悟到佛是能给人带来精神寄托的深,而自己便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类带来物质上的愉快和享有。他即使不信佛,但他做的一切却是佛同样的布施恩惠。广泽天下。这是很崇高的。事业的扩大,带来自己思想境界的提高,深刻理解了经济二字的含义。能理解到这一切,那绝对是人生的最大愉快。我认为,绿城的文化和价值追求与松下是相通的,绿城做为一家在业内含有举足轻重的公司没有把利润当为第一要考虑的指标要素,而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营造、经营产品。宋总说过这样的话:“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我们生产的产品与其它产品的最大不同,就是它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与人类相伴,是承载人类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产品。通过这三个月的工作,我更深刻的感受到现在的海尔绿城,她正是这样一种含有旺盛生命力的团体,其经营理念及人文关心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公司文化真诚、善意、精巧、完美,是松下理念在这里的活学活用。绿城的含义代表着但愿,代表着强大的生命力,她的管理不同于以往经历过的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体现,每一天都在感动着我,使我乐意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努力工作。尽快地融入这个氛围,提高和完善自己。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房产品无一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积淀。因此,作为房地产开发者,我们以向社会、向每一位客户提供优质的房产品和优质的居住服务作为本身存在的基本理由和荣耀。”绿城所倡导的“为员工发明平台、为客户发明价值、为都市发明美丽、为社会发明财富”也正是绿城追求的完美体现,而这一切的必然也终究会是利润的获得和增加。德之小者为独善其身,关爱别人,德之大者,乃为胸怀天下,造福社会。作为绿城的一员,作为致力于为社会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