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规划为进一步减少结核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紧推动健康X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印发X市“X”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告知》(X政办发〔X〕57号)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规划。一、规划目的到X年,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协同、大众参加的结核病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止控制机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不停提高,实现及早发现病人、全程规范诊治和精确签约管理,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持续的防止、治疗、康复等防治服务。医疗保障政策逐步完善,患者负担进一步减轻。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人数进一步减少,全区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0/10万下列。——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成95%以上。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亲密接触者筛查率达成95%以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达成50%以上。——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成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结核患者家庭签约规范管理率达成90%以上。——学生体检结核病筛查比例明显提高,高中以及寄宿制中学的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检查率达成9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结核病检查率达成90%以上。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成85%以上。——区人民医院(定点医院)含有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能力。到X年含有开展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与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衔接。增加抗结核药品供应,提高患者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保障水平,减少患者因经济因素终止治疗,减轻患者负担,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二、防治方法(一)完善服务体系,提高防治能力。1.推动专病专防方略。加强结核病服务网络建设,深化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和细化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职能,实现防治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各方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服务体系。区人民医院为我区结核病定点医院,主动改善诊疗条件,建成达成呼吸道传染病诊疗和防护条件的结核病门诊、病区和实验室。主动创立结核病示范区建设,探索有效的结核病筹资、分级诊疗、管理新技术、防治新模式,建立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2.加强防治队伍建设。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负责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防护工作,定时开展免费体检,提高防治人员服务能力,减少防治人员结核病感染率。贯彻传染病防治人员卫生防疫津贴政策,对工作期间患结核病的防治人员按规定予以治疗和对应的工伤或抚恤待遇。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防治人员倾斜,定点医院承当结核病诊治任务的人员待遇不得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3.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区人民医院要建立对应职能和符合生物安全防护规定的结核病实验室,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推广应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提高病人细菌学确诊率。区人民医院要含有结核病痰涂片检测、痰培养检测及结核病分子生物学快速诊疗能力。(二)完善发现方略,提高发现水平。1.多个途径早期发现患者。医疗机构在诊疗和健康体检工作中,加强对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排查,发现肺结核疑似患者要及时转诊到区人民医院进行规范诊治,并及时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搜寻可疑症状者,对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要直接转诊到区人民医院进行排查和诊治。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要加强对网络报告的肺结核患者疫情追踪核算工作。2.开展重点人群主动筛查。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互相配合,对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亲密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结核病重点人群进行主动筛查;将结核病检查纳入学校新生入学、监管场合(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所等场合)入监(所)和流动人口聚集的重点行业入职等健康体检项目,及早发现传染源。3.及时发现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将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结核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