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质检查一、重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效和临床意义(一)血浆蛋白质的构成涉及前白蛋白、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映蛋白。(二)功效和临床意义1.前清蛋白(PA):又称前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h。(1)功效1)参加组织修补。2)运载蛋白:运输激素和维生素,如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2)临床意义1)营养不良指标。2)肝功不全指标:在肝炎发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下降往往早于其它血清蛋白成分的变化。3)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肾炎时其血清浓度减少。2.清蛋白(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7%~68%。(1)功效①内源性氨基酸营养源;②维持血液正常pH;③血浆中重要的非特异性载体,可运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多个药品等;④维持血液胶体渗入压。(2)临床意义1)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医学认定水平:Alb>35g/L时正常;28~34g/L轻度缺少;21~27g/L中度缺少;<21g/L严重缺少。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2)在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的状况下,能够影响许多配体在血循环中的存在形式,涉及内源性的代谢物、激素和外源性的药品。3)浓度升高:严重脱水、休克、饮水局限性时。4)浓度减少摄入局限性(营养不良)合成障碍(慢性肝病)消耗增大(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等)丢失增多(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失血、组织炎症等)白蛋白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腹水)先天性白蛋白缺少症(罕见)3.α1-酸性糖蛋白(AAG):又称血清类黏蛋白,涉及等分子的己糖、己糖胺和唾液酸。临床意义:重要作为急性时相反映的指标。增高: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常增高。减少: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状况下。在急性时相反映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时,由于α1-酸性糖蛋白含量升高,结合以上药品的能力增强而干扰药品的有效作用。4.α1-抗胰蛋白酶(AAT):含有蛋白酶克制作用的一种急性时相反映蛋白。(1)功效:对抗由多形核白细胞吞噬作用时释放的溶酶体蛋白水解酶。(2)临床意义:①浓度升高:急性炎症、外科手术后。②减少:可见于胎儿呼吸窘迫症。α1-抗胰蛋白酶缺点可引发肝细胞的损害而致肝硬化。5.血红素结合蛋白(Hp):也称结合珠蛋白、触珠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映蛋白。(1)功效:结合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避免由肾脏丢失,有效的保存铁。(2)临床意义:①急性时相反映时浓度增加;②烧伤、肾病综合征引发大量Alb丢失,其含量升高;③血管内溶血(溶血性贫血、输血反映、疟疾)时,Hp含量明显下降。6.α2-巨球蛋白(α2-MG或AMG):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由肝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1)功效:与某些蛋白水解酶结合而影响这些酶的活性,选择性保护某些蛋白酶的活性,可能与免疫反映有关。(2)临床意义:升高:见于低白蛋白血症(代偿,保持血浆渗入压);妊娠、口服避孕药也可使其升高。7.铜蓝蛋白(CER):肝合成的含铜α2-糖蛋白。(1)功效:含有氧化酶的功效(也叫亚铁氧化酶)参加铁代谢;作为铜的载体和代谢库(血清中的铜95%存在于CER中,5%以扩散态存在)。(2)临床意义:协助诊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患者血清总铜浓度不变,铜蓝蛋白含量减少(10mg/dl下列),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游离铜)含量增加。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ER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映蛋白。8.转铁蛋白(TRF):血浆中重要含铁蛋白。(1)功效: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取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TRF的浓度受Fe供应的调节,缺铁时TRF升高。(2)临床意义:1)用于贫血的诊疗和治疗监测:缺铁性的低血红蛋白贫血中TRF的水平升高,但铁饱和度很低;如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运用障碍,则血浆中转铁蛋白正常或低下,但铁的饱和度增高。2)急性时相反映TRF下降,炎症、恶性病变时随Alb、PA同时下降。3)在炎症、恶性病变时常随着白蛋白、前白蛋白同时下降。4)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注射雌激素可使TRF升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