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教育》读后感张娜假期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典型之作”《正面管教》,该书进一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典型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激励,让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激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激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激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激励,才干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激励呢?首先我们要将激励和赞扬有效分辨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予以孩子的是激励,而非赞扬,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当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理解到话中的含义。激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激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叙述,例如时机、互相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激励,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激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激励,这样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种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种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怪、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面管教》确实是本较好的书,使我们能“知其因此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的教养办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办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种接一种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它教给我们从另一种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我们终究从哪里得到这样一种荒诞的观点,认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加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经常严肃地谴责,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确实,处罚即使能临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加好时,才会做得更加好。因此,只有通过激励协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干获得长久的主动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体现能力却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久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总之,该书给了我诸多启示,让我在此后的教育中能更对的的使用正面的办法管教学生,让他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愉快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