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施工质量控制(1)普通规定抗滑桩是一项质量规定高的工程,搞滑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因此,控制施工质量显得特别重要。施工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推行全方面质量管理。抗滑桩多采用灌注桩,要特别把好成孔(涉及钻孔和清孔)、下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等几道核心工序。每一工序完毕时,均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上道工序不清,下道工序就不能进行,以免留存隐患。施工时每一工地应设专职质量检查员,对施工质量进行全方面检查监督,质量责任贯彻到人,贯彻到每一根桩。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重要是指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安放,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工艺工序过程的质量原则和控制办法,应以设计文献和国家或行业原则为准,制订出切合工程实际和易于操作的具体原则和规定。(2)质量检查及质量原则灌注桩钻、挖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应进行孔位和孔深检查。孔径、孔形和倾斜度宜采用专用仪器测定,或采用外径为钻孔钢筋笼直径加lOOmm(不不不大于钻头直径)、长为4~6倍桩径的钢筋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钻、挖成孔的质量原则参见表5.16,施工允许误差也可参考表5.17。桩径检测可用专用球形孔径仪,伞形孔径仪和超声波孔壁孔测定仪等测定。孔深用专用测绳测定,钻深可由核定钻杆和钻头长度来测定。孔底沉淀厚度可用CZ-ⅡB型沉渣测定仪测定。桩位允许偏差可用经纬仪、钢尺和定位圆环测定。垂直度偏差可用定位圆环、测锤和测斜仪测定。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见表5.18。注:①桩允许偏差负值是指个别断面;注:①桩允许偏差负值是指个别断面;②②H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之差,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之差,dd为桩径。为桩径。(3)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孔位:在现场地面设十字形控制网、基准点,随时复测、校核。成孔:成孔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和移动、松动。规定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充足理解、熟悉成孔工艺、施工办法和操作要点,有事故防止方法和事故解决方案。同时,规范施工现场管理。钢筋笼制作:采用卡板成型法或支架成型法,加强箍筋直径适宜加大或适宜加密,加强筋与主筋定位后在接点处点焊固定;对直径较大的桩(2m以上),加强筋可考虑用角钢或扁钢,以增大钢筋笼的刚度,或在钢筋笼内设临时支撑梁。在钢筋笼主筋外侧设钢筋定位器,以控制主筋的保护层厚和钢筋笼的中心偏差。钢筋笼沉放时要对准孔位、扶稳、缓慢放入孔中,避免碰撞孔壁,到位后立刻固定。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按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严格控制其坍落度。普通采用直长导管法(孔内水下灌注)或串筒法(孔内无水灌注)持续灌注,成孔质量合格后尽快灌注,灌注充盈系数普通土质控制在1.1,软土控制在1.2~1.3。直径不不大于lm的桩应每根桩留有l组试件,且每个台班不得少于l组试件。灌注时适宜超出桩顶设计标高。当桩的尺寸较大而又是人工成孔时,可考虑采用人工入孔振捣混凝土,以提高桩的浇注质量。检测:桩施工后,为检查桩的质量,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对桩径、桩混凝土质量可采用超声检测、振动检测、钻孔取芯检测、电动激振器检测、水电效应检测等。在有条件的状况下或大型滑坡工程,应考虑进行试桩检测。试桩可分为鉴定性试桩和破坏性试桩。鉴定性试桩的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2~1.5倍,可在普通的桩上进行。破坏性试桩的荷载可分级加荷,直到桩破坏,应在专供实验用的桩上进行。§5.5.5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灌注桩施工从总体上来看比较简朴,但在成孔及钢筋笼吊放和混凝土灌注中也经常出现某些问题,应予特别注意和防止,如坍孔、钻孔偏斜、钻头脱落、糊钻、扩孔或缩孔、梅花孔、卡钻、钻杆折断、钻孔漏浆等,人工挖孔桩出现流沙或大量涌水、承压水等钢筋笼吊放入孔径位允许偏差为:钢筋笼定位标高:钢筋笼吊放入孔径位允许偏差为:钢筋笼定位标高:±±50mm50mm;钢筋笼;钢筋笼中心与桩中心:中心与桩中心:lOmmlOmm。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允许偏差:水下灌注混凝土:。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允许偏差:水下灌注混凝土:±±20rnm20rnm,非水下灌注混凝土:,非水下灌注混凝土:±±lOmmlOmm。钢筋笼主筋的焊接接头、接头间。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