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围堵违法犯罪分子的“铜墙铁壁”。建立了扁平化指挥体系,出警人员改“坐等出警”为“动中出警”,做到“有警出警,无警巡逻”,没有出警任务时,民警在街面开展巡逻、盘查等勤务活动。另外,流动警务车24小时停驻在城区繁华路段,增加了街面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在群防群治方面,主动倡导争当“治安服务志愿者”活动,主动发展出租车司机和环卫工人加入治安服务志愿者队伍,同时在封闭住宅社区完善保安巡逻防备。在技防方面,完善了平安“天网”工程,城区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沿街门市部普遍安装了与110指挥中心联动的报警器。另外,今年计划投资余万元,改造升级原有“天网”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高清监控网络,和环县圈、环城区圈的卡口系统,这项工作已经列入全县11件为民实事,方案、规划已论证完毕,项目建设很快启动。有关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动用社会多个有效资源,以建立治安防备网络为手段,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都市化的大步迈进,人、财、物流动加剧,社会治安日趋复杂,这就规定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力推动“三化”(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和“四防”(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加、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天网地网齐头并进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我县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现状从公安部实施金盾工程以来,巴东县公安局按照省、州公安机关统一布署,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获得了可喜成绩,一是接警、办案、通信、会议等实现了音、视频同时;二是重点部位、重点路段、人员密集区基本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A类视频监控探头390个、治安卡口系统5个,智能交通系统8个,运行基本正常;三是公安专网、“三台合一”系统和视频监控后台设备基本满足工作所需;四是全县257名公安民警人手一台电脑,基层一线单位配齐了单警装备,350兆无线通信系统、视频督察系统、执法场合功效分区和视频会议系统覆盖了派出所和交警大队等单位;五是“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警务信息平台覆盖公安机关全部单位;六是某些商场、学校、单位建设了约8000个B类探头,这些资源基本满足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公安机关运用监控系统破获了一批案件,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及时为社会提供了救助、应急服务,视频监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的不停更新,某些原有设备和系统已不能满足工作所需,立体治安防控面临断层危险,需要进一步改善。重要体现:一是机房设备老化;二是警务信息平台运转慢,数据需要及时更新;三是视频监控探头参数低,像素达不到规定,致使图像含糊,影响了工作;四是已建的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卡口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设备老化,需要更新升级;五是监控覆盖面达不到规定,需要加密;六是系统整合不够,未充足实现资源共享;七是维护人员紧缺,县公安局只有一人从事设备维护工作,并且还是兼职,一旦设备运行出了问题,就会使整个工作处在瘫痪状态;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均是依赖电信公司,常年有40多个探头无法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的规定,我们结合全县社会治安实际,通过近4个月的现场踏勘、选点,重新规划省际治安卡口1个,县级治安卡口18个,镇际治安卡口31个;重新规划30个智能交通系统,195个A类视频监控探头,对神农溪社区和野三关、信陵镇等乡镇的监控系统进行加密建设,力求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规定,对全县8000个B类探头进行整合,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届时候即可形成空中天网和地面防护网的有机集合,强化立体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作用,但由于资金面临困难,项目建设一时无法启动。二、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把握三项原则,抓好顶层设计。一是整体性规划。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