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为了确保防止接种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差错,根据免疫规划有关规定,特制订规范化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接种门诊规定环境整洁、采光良好,通风保暖,有醒目的标志,并与病房、门诊等病区隔开,以避免交叉感染。二、接种前及时收集小朋友出生状况,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小朋友中的受种对象,及时采用预约、电话、手机短信、告知单、口头告知等适宜方式,告知小朋友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接种。三、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与否有接种禁忌等状况,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检查,并做好预检统计。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做好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工作,并在接种卡、证上做好统计。四、在实施接种前,采用口头或接种告知单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映以及注意事项。在免费的第一类疫苗中有第二类替代的同品种疫苗时,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能够自愿、自费选择接种。五、小朋友防止接种证的登记规定完整、规范,由接种医生签名。六、接种人员必须持有《计划免疫上岗证》,接种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洗净双手。接种前严格实施“三查七对”制度,避免出现差错事故,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接种。七、按冷链管理规定及时准备好所需疫苗,接种时必须做到苗不离冰,活疫苗启动后超出半小时、灭活疫苗启动后超出一种小时未用完必须废弃。八、及时准备好一次性注射器、70%酒精、棉签、冰排、冰藏包等器材。九、进行紫外线消毒和操作台面及地面的消毒,并做好消毒统计。十、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不良反映,应及时报告和解决。十一、发出疑似防止接种异常反映按有关规定及时解决和向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十二、接种完毕及时解决剩余疫苗,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冰箱保存,于使用期内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及时清理接种现场和消毒,做好有关统计。十三、清理核对接种告知单和接种卡,并拟定需补种的名单,下次接种前补发告知。十四、统计本次接种状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使用计划,并按规定定上报有关报表。安全接种制度一、生物制品(疫苗)供应只能从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订购。二、疫苗的运输和储存必须按照疫苗的性质、温度的规定进行运输、储藏是。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应在冷冻条件下储存和运输,其它疫苗应在2-80C冷藏条件下储存和运输,直至接种。三、每次到区疾病控制中心领取、购置疫苗,必须使用冷链设备,确保疫苗的效价。四、领回疫苗要分类分批储存,先进先用,后进后用,减少疫苗的积压和浪费。五、认真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领取疫苗和一次性注射器。六、接种人员必须持有计免人员上岗证方可从事接种工作。七、接种人员进行防止接种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口罩,在接种前具体阅读使用阐明,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注射事项、接种对象、接种途径、接种部位、接种剂量及禁忌症。八、每次接种前向学校、老师、学生及小朋友家长宣传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意义、接种对象、禁忌症、接种时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正常或异常反映及解决方法。九、接种疫苗时必须核算接种对象、核对接种统计,避免重种、漏种、错种,询问小朋友健康状况,测试体温,核算查验所用制品,无误后方可实施防止接种。十、接种后要及时做好接种统计,涉及疫苗名称、批号、效期、产地、接种者姓名、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接种时间、剂量等。对未种者注明未种因素,同时做好上册、上证工作。冷链设备管理制度一、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建立冷链设备台帐,统计多个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统计薄,统计发生故障与维修状况。二、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时保养,经常擦拭保洁,建立温度监测统计。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统计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三、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四、全部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