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应加强性别教育敏感性————————————————————————————————作者:————————————————————————————————日期:幼儿教师应加强性别教育敏感性-幼教论文幼儿教师应加强性别教育敏感性郑新蓉认为,家长、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对孩子的性别教育,但没必要夸张,更不能刻意强化这个话题。文本刊见习记者陈亚聪人物介绍:郑新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专家,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少数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我国最早从事性别教育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重要著作有《性别与教育》《赋教育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等。在幼儿园,经常有教师被问到“为什么男孩、女孩小便的姿势不同呢?”北京师范大学专家郑新蓉认为,教师若在入职前就接受过“性别教育”的有关培训,此时便能够胸有成竹地回答孩子。可是,在我国,这类培训几乎为零。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性别教育研究和教育的学者之一,郑新蓉著有《性别与教育》《赋教育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等作品。3月13日下午,郑新蓉接受了《幼儿100》杂志记者的专访。幼儿园教师需尽早含有性别平等意识《幼儿100》:对于3-6岁的小朋友,幼儿园与否应进行性别教育?如果需要,您认为幼儿园阶段的性别教育应当包含哪些内容?郑新蓉:幼儿园是一种公共机构,应尽早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教师含有性别平等观念便是前提。例如,教师不能由于男孩抓了粉色的头巾戴,就大惊小怪:男孩怎么能戴这个颜色?另外,我认为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应涉及四点:第一,含有性别平等的基本理念。第二,保护男女小朋友不因性或性别的问题受骚扰或侵害,成年人需隔绝为幼儿带来不良心理影响的行为,如用“性感”评价小女孩。第三,幼儿园应充足尊重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不因性别去限制。第四,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孩子的评价上要有性别平等或敏感意识。《幼儿100》:联合国小朋友基金会曾提出,性别平等是性别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真正的性别平等不仅是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是意味着学校有对性别问题敏感的环境。幼儿园应如何创设这类环境呢?郑新蓉:性别敏感的教育环境是建立“无性别歧视的教育模式”,贯彻到幼儿园应包含三个要素。首先是教师,幼儿园需有通过培训、含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教师。另首先,幼儿园教材、教育环节设计中,不应过早涉及传统或现实社会性别分工的内容,如“女孩应少接触操作性玩具”“男孩不要学舞蹈”等。第三,我们称之为制度环境,例如幼儿园能够制订一系列针对性别偏见的“纠偏”政策,以免社会和家庭的某些性别偏见反映在幼儿园活动中,如不让女孩报名参加武术训练。我国缺少对教师的“性别教育”培训《幼儿100》:幼儿园教师应如何构建性别平等敏感环境?郑新蓉:在教学中,教师应切记性别平等,不能根据传统的性别分工固化孩子的学习和多个发展可能。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总让女孩扮演小白兔,男孩扮演大灰狼。这类行为会通过角色扮演投射出强和弱,制止男孩、女孩个性的自由体现。另外,教师应明白“个性重于性别”,不设定男孩、女孩的行为框架,不因“性别”限制其行为和潜能发展。若女孩子喜欢去探索,喜欢玩摆弄器械类的玩具,教师不能说这是男孩子的特权。教师应明白,同一性别的个体差别要远不不大于两性平均的差别,如一种能干的女强人和一种小鸟依人的女性之间的个性差别,要远不不大于平均男女两性发展的差别。教师不应承袭某些旧的观念和教育惯性,简朴地解决性别问题,限制孩子性格自由发展。《幼儿100》:您认为幼儿园需要对教师进行“性别教育”培训吗?我国这类的培训多吗?郑新蓉:必定需要。幼儿园和教育部门应组织性别教育培训,并在职前、职后持续性开展。由于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会不停碰到新问题。例如,小男孩询问为什么自己和女孩小便方式不同,教师应如何回答?培训后的老师应正面或巧妙回应:女孩站着小便,会把裤子打湿。如果他继续追问,教师就能够告诉他:男孩小便是一条线,像水枪射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