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母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学生最易理解的情感。这一课我选择了个教学内容:歌曲《游子吟》,歌曲《游子吟》是一首亲切诚挚的人性美颂歌,由唐代诗人孟郊写作。歌曲为四二拍子,七声徵调式,右四个乐句和尾声构成一段体构造,第一、二乐句旋律深沉平稳,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回旋,情绪较为激动,第四乐句运用第三乐句的歌词,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结束句的旋律由一种长音构成,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全曲使人备感亲切、爱意绵绵。设计思路:音乐是声音的世界,离开了唱就不能说是完整的音乐教育了。故本堂课以学唱歌曲《游子吟》为重要内容。在方式办法上,通过听(听歌曲、听故事)→感(对母爱进行评价)→演(表演演唱)→创(献给母亲的话)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加感受、体现、体验音乐,使学生充足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同时,设计了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游子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演唱。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就应体贴父母、孝敬父母。2、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愉快。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妙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崇高的情操的熏陶。例如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懂得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教学重点:课堂设计重要让学生充足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能用深情、柔美的歌声体现母子情,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我设计了下列几个环节:1、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排队进教室,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2、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爱好,使音乐课堂沉醉在浓烈的情感之中。3、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后对诗词内容和孟郊妈妈的行为进行理解和评价,用听唱法和视唱法进行歌谱教学。4、歌曲解决:第一、二乐句唱得亲切、温柔和深情,以体现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第三、四乐句唱得激动、充满感情,体现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愿;结束句唱得意味深长,进一步体现游子对妈妈的诚挚感情。全曲应唱得连贯圆润,饱含深情。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为前倚音和四分音符、八分附点音符的演唱办法。三年级学生已有识谱基础,故本堂课我尝试让学生自学歌谱的办法为主,具体的做法是:1、采用对比的办法进行教学前倚音。让学生唱一唱,有无前倚音的两种唱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好?为什么?使学生懂得歌曲中运用前倚音能把游子对慈母的感情体现得更加深切。2、学生划拍视唱歌曲旋律,老师个别指导。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教室。2、师生交流,说说母爱。二、感受与学唱1、诗歌解读。2、歌曲教学。3、表演唱。三、体现母子情结合美术、文学及有关文化,让学生体现对母亲的一片爱心。四、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