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人为操作失误,该如何回答客户的8D报告呢?例如外观缺点、标签贴错、数量短缺、漏加工环节、错发料等问题。客户很不喜欢我们写“操作失误、人员培训、质量意识提高”等整治方法,可是又能怎么写呢?总不可能什么都上防错吧?”其实首先我也想说,不仅是你的客户不喜欢这样的8D报告,我也不喜欢人家写整治方法动不动就写“操作工质量意识不强,加强培训”,“处分当事人300块”等等。我在公司做质量负责人的时候,无论是我的供应商还是内部生产工程除了类似的问题,如果我SQE或过程质量工程师把这样的改善报告交给我,必然会得到我的一顿狠批。由于把质量问题的责任推卸给操作工,要么是不负责任的应付,要么就是不懂质量管理。由于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所接触到的操作工,大多都是很朴实的工人。确实有刁钻耍滑的,但是少之又少。因此上述例子中的问题,无不能够从管理制度和办法上查找因素。首先说说外观缺点普通说来,外观缺点都是需要百分之百目测检查的,确实容易造成漏检的状况。但是还是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查找因素和制订改善方法的。——外观检查原则与否具体、与否清晰、与否和顾客达成了一致。有些公司的外观原则上仅简朴写了“无飞边毛刺、无磕碰伤”。但是在现场操作时,操作工和生产管理人员又认为“无磕碰伤是不可能的”,因而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掌握一种含糊的原则。规范的做法是,把产品按照功效面,逐个根据可能的缺点拟定能够接受的原则和不能接受的原则。然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清晰。原则应清晰、易懂、没有歧义,并且是现实可行的。杜绝含糊的“外观原则参见程度样件”。如果有程度样件,也要有文字阐明,程度样件是哪个方面哪个缺点的程度样件,是缺点样件还是合格样件,缺点和合格的鉴定条件是什么,一定要阐明清晰。——外观原则与否已经清晰、明确地培训传达成员工。杜绝笼统地说培训不到位,而仅仅就事论事在这个缺点上培训这个员工,而同类的事情下次在另一种工位就另外一种问题又可能重复发生。如果是员工培训方面整治,一定从培训办法、培训流程、培训后考核办法、新员工上岗早期的互检和师傅陪伴等角度,在工作办法上和流程制度上找因素,加以整治,杜绝下次类似的事情发生。例如针对外观缺点的培训,除了给新员工解说外观原则或作业指导书,还应当结合大量的缺点实物样件进行培训,让新员工做些缺点判断的练习。在员工上岗早期,在原则界限附近的零件要请师傅或质量人员帮忙判断。要建立核心岗位管理和顶岗人员培训制度,杜绝新员工临时培训慌忙上岗。——岗位工作策划与否合理。例如有外观检查规定的工位的光源的光照度与否适宜?外观检查工作台的高度与否适宜工件翻动和作业观察?员工外观检查的观察作业的次序与否有策划并固化下来了?也就是说,员工检查零件外观时,眼睛要看到哪几个面哪几个点,工件翻转次序和眼睛的行走途径与否是固定的?外观检查和生产操作与否能够在限定的节拍内完毕?——常出现的外观缺点与否张贴了质量警示卡,提示员工特别注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与否在源头上查找因素,致力于减少和杜绝外观缺点?例如针对磕碰伤问题,流水线上的产品运输辊道与否会磕碰零件?产品和产品之间与否会发生磕碰?物流周转工装与否合理?与否存在工件堆叠?员工操作过程、工件摆放过程与否存在磕碰风险?第二个问题,标签贴错标签贴错在诸多主机厂客户来说,也是一种很严重的问题。在有些客户那里如果发生标签贴错两次就可能直接造成受控发运。标签贴错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改善。——现场打印,随用随打印,严禁事先打印标签。普通来说规定严格的主机厂会规定供应商在生产线的包装工位设立标签打印机。如果公司有多条生产线就应当在每条线边的下线包装工位设立独立的标签打印机。杜绝在办公室里打印了一堆的标签。有些公司有多个不同产品的,也可能有不同批次的,喜欢在办公室统一打印一堆标签,然后一堆标签拿到生产线边,包装时再从一堆标签里翻找出来贴上。或者先包装后,诸多的包装箱堆叠在一起,然后一起贴标签。甚至有的公司在包装后放置几天,发运前再贴标签。这些不对的的做法,不出现问题才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