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单位:中铁隧道集团铜陵路高架二标项目部目经理部编号:TLL--11-23工程名称铜陵路高架工程二标工程部位下穿隧道交底项目咬合桩施工技术交底交底人复核人日期一、交底范畴本交底用于滨河路、裕溪路、和平路咬合桩施工技术交底。二、设计参数三个下穿通道、咬合桩设计桩径φ1200@1000,咬合20cm。深度10-20米不等。三、施工办法咬合桩钢筋笼分圆形钢筋笼和扁型两种。其中A桩内设圆形钢筋笼,B桩为扁型钢筋笼。A桩采用C35砼,B桩采用C35砼(内掺适量高效缓凝减水剂,超缓凝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早于60小时,终凝时间不适宜迟于72小时。)。3.1工艺原理钻孔咬合桩是采用全套管钻机钻孔施工,在桩与桩之间形成互相咬合排列的一种围护构造。桩的排列方式为一根A桩一根B桩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B桩后施工A桩,B桩混凝土采用超缓凝混凝土。B桩采用全套管钻机施工完毕后,相邻两A桩采用全套管钻机,在B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切割掉相邻B桩与A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并完毕两A桩施工,实现相邻两桩咬合。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3-01所示图3-01咬合桩平面布置示意图3.2导墙的施工为了提高钻孔咬合桩孔口的定位精度并提高就位效率,在桩顶上部施作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采用C20钢筋砼,厚0.3米,导墙与咬合桩平面位置关系如图3-02所示。图3-02导墙与咬合桩平面位置关系图具体环节:(1)挖探槽及平整场地:桩位处挖探槽,去除地表杂物,填平碾压地面管线迁移的沟槽。(2)测放桩位: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采用全站仪根据地面导线控制点进行实地放样,并作好护桩,作为导墙施工的控制中线。报监理复核。(3)导墙沟槽开挖:在桩位放样线符合规定后即可进行沟槽的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施工。开挖深度为路面下列35cm,使导墙顶略低于原道路路面1~3cm。开挖结束后,立刻将中心线引入沟槽下,以控制底模及模板施工,确保导墙中心线及高程的精确无误。(4)模板施工:模板采用自制钢模,导墙预留定位孔模板直径为管套直径放大3cm。模板加固采用5×10cm方木或钢管支撑,支撑间距不不不大于1米,确保加固牢固,严防跑模,并确保轴线和净空的精确,混凝土浇注前先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和中线以及净距与否符合规定,经“三检”合格报监理检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5)混凝土浇注施工:混凝土浇注采用商品混凝土,人工施工。混凝土浇注时两边对称交替进行,严防走模。如发生走模,应立刻停止混凝土的浇注,重新加固模板,并纠到设计位置后,方可继续进行浇注。振捣采用插入式B50振捣器,振捣间距为600mm左右,避免振捣不均,同时也要避免在一处过振而发生走模现象。(6)导墙预留孔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不不大于20mm。3.3单桩施工工艺流程咬合桩设计分为A、B桩两种型式,其中A型单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03所示:具体环节以下:(1)钻机就位当导墙强度达成100%后,重新定位桩中心位置,将点位反到导墙顶面上,作为钻机定位控制点。移动套管钻机至对的位置,使套管钻机抱管器中心对应定位在导墙孔设计桩位中心。(2)取土成孔在桩机就位后,吊装第一节管在桩机钳口中,找正桩管垂直度后,磨桩下压桩管,压入深度约为图3-03单桩施工工艺流程图阐明:除施工先后次序外,B型单桩施工工艺与A型桩相似。2.5—1.5m,然后用抓斗从套管内取土,一边抓土、一边继续下压套管,始终保持套管底口超前于开挖面的深度≮2.5m。第一节套管全部压入土中后(地面以上要留1.2—1.5m,方便于接管),检测垂直度,如不合格则进行纠偏调节,如合格则安装第二节套管继续下压取土……,如此继续,直至达成设计孔底标高。(3)安装检测管为了对钻孔桩桩身质量的检测,在咬合桩内安装检测管。按照设计图纸规定:A、B桩均设立3根检测管,检测管规格为Φ57*3mm,长度普通为8m每根,接头处为Φ70*6mm的钢套管焊接,检测管下端伸至桩底,上端高出破桩头20cm,下端用钢板封底焊接,不得漏水,浇筑桩基砼前将其灌满水,上口用塞子封死。钢筋笼加工完毕后,检测管等间距布置在钢筋笼加劲箍上,检测管接头处,采用液压钳将检测管接头压紧,避免漏水,检测管采用12号铁丝与钢筋笼主筋牢牢地绑扎在一起,每隔4米绑扎一道,以避免在灌注砼时造成检测管位置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