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叶草(食叶参)食叶草,数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蓼科酸模属。含高蛋白、维生素、氨基酸、SOD、钾、硒、叶绿素、大黄素等多个有益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种新型的高蛋白牧草,用于发展节粮型蛋白饲料,提高肉、蛋、奶品质,保障畜牧业健康养殖;食叶草又是一种天然植物蛋白资源,用于发展植物蛋白食品,强健人类身体,改善生活质量。中文名食叶草外文名RumexEatingLeafGlass食叶草“一草两用”,“粮草兼顾”,因叶簇茂盛,叶色青绿,幼嫩润滑,故命名“食叶草”。中文学名:食叶草酸模别名:食叶菜、蛋白菜、蛋白草、酸模菜、高维菜、高钾菜、氨基酸菜、长寿菜等。拉丁学名:RumexEatingLeafGlass界:植物界科:蓼科属:蓼科酸模属目录一、形态特性二、生态特性三、生长环境四、植物特性五、应用价值六、种植技术1、食品应用2、养殖应用3、绿化应用一、形态特性食叶草为数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发达,茎直立不分枝,根茎部着生侧芽;叶簇生,光滑全缘、叶色青绿,披针状长椭圆形,长55至80厘米,宽15至30厘米,叶柄长25至50厘米;初夏茎梢着生淡绿透粉白色小花,圆锥花序,雄蕊6~8枚,雌花柱红紫色;果实外包翅状的宿存萼片,三棱型小坚果,黄褐色,落粒性强,种子380粒重为1克。食叶草主根粗壮肥大,含有越冬能力,茎直立、粗壮、有棱槽,株高达1.6米。拔节前茎缩在地表处,叶片重叠成莲座状;收割后植株的地上部干枯死亡,根部的胚芽开始生长至冬眠,越冬休眠后,在根顶处长出新叶,进行第二次营养生长。在冬季地上叶片枯死,在地下形成多个越冬芽,明年春天返青生长。二、生态特性1、食叶草种植一次可持续生长25年之久,生长寿命长,鲜草产量高,在水源、肥料、田间管理条件含有的状况下,每亩产鲜草20~35吨左右,最高亩产量达成40吨。根据需要决定收割时间,普通在20~25天左右收割一次。南方一年四季种植收获。2、食叶草既含有高产、速生和品质优良的特性,又有极强的耐寒性,能耐-40℃的低温,它还具抗旱、耐涝、耐碱、耐贫瘠、适应性广、抗逆再生能力强等特性,适于在盐渍土壤种植,可在PH值9.5、含盐量0.6%的土壤生长发育,在盐碱土壤也能生长,不受土壤、山地、田间影响,均能种植生长。3、食叶草在温度35℃以上高温季节,如果水源跟不上,生长缓慢,遇高温时应及时采用应对方法,保持水浇灌。4、食叶草在北方12月中旬进入半枯萎期,明年2月底返青,返青后根茎部的叶簇再生,春天茁壮成长。三、生长特性1、耐盐碱:食叶草在含盐量0.06%、PH值9.5的盐碱地及沙荒地中均能正常生长,而大多数作物在土壤含盐量超出0.3%就不能正常生长。它的抗盐碱特性对充足开发运用和改造我国盐碱地含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耐寒抗旱:由于食叶草品种是在北纬零下35度以上地区哺育而成,对严寒含有“先天”的适应性,在-40℃条件下可安全露地越冬,抗寒性强,雪溶返青;食叶草根系可深达1.5~3米,能充足运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在年降雨量为130毫米的地区仍能生长,有效抵抗因降雨少造成的热风干旱死亡,最适合在那些“靠天吃饭”的干旱地区种植。但食叶草又是喜水植物,水充足了长的快,产量高,品质好。3、产量高:由于食叶草生长力强,北方春、夏、秋三季收获,若在水、肥管理好的条件下,年亩产鲜草20~35吨左右;南方一年四季随长随割,产量更高。四、植物特性1、营养丰富:食叶草据测定,叶簇期含粗蛋白32%~36%,可消化蛋白达25%至35%,含有18种氨基酸、SOD、叶绿素及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及多个维生素及锌、铁、钾、硒、钙等有益矿物质元素。2、适口性强:食叶草改良了父母系的酸度与涩度,提高了糖度,质地细嫩,柔软多汁,适口性好,猪、牛、羊、兔、鸡、鸭等多个畜禽及鱼类均喜食。3、药理作用:食叶草父本羊蹄叶,植物药蓼科植物,中药名‘羊蹄’,在我国《本草纲目》、《食疗本草》、《本草图经》、《本草衍义补遗》、《滇南本草图说》、《纲目》等中药大典中都有记载:“甘,滑,寒,无毒,”入心、脾、大肠经……,是民间惯用的中草药。另外,食叶草因含有极少数植物所含的芦丁、单宁是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常规药品,长久食用有益于心脏血管疾病防止,特别是对糖尿病、‘三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