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蜻蜓》教学反思城关小学程亚妮《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构造。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持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小朋友们懂得爱惜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照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有音乐、体现音乐、发明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重视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另首先,结合学生的年纪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用富有童趣的亲切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加其中。第三,重视音乐实践,激励音乐发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产生对音乐的强烈爱好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现音乐和发明音乐的能力。在上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在解决歌曲上有不少新的收获。1、谜语导入猜对谜语后,我问:你理解蜻蜓吗?如今的学生知识面比以前学生广,学生说了不少,我也补充说了蜻蜓的眼睛、速度、捕蚊的数量,全班同窗都增加了知识也对小蜻蜓更加爱慕,演唱歌曲的情绪激发了。2、三拍子在学唱《拉勾勾》一课中已经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几个拍击方式。并且学生很聪颖,他会猜老师的意图,老师问这首歌是几拍子,跟音乐拍击,他们普通会想到先用三拍子来试试合音乐。3、歌曲难点这首歌有一种难点“不吃菜”,学生多次学唱还错,每个班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唱错,怎么办?这次我就用对比的办法,把两个不同的“不吃”单独拿出来进行学唱,效果好诸多,最起码大半同窗唱对了。4、实践中进步好课是需要磨的,除了备好课还需要多实践,多反思,才会不停进步。但由于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是很熟悉,因此在表演歌曲这环节没有充足考虑到他们的活泼好动和参加表演的高涨热情,以至于围着我争着要头饰表演。在围着教室学飞时也出现小小的喧闹。没有注意较好地聆听音乐,体现出蜻蜓优美飞舞的三拍子节奏特点。歌曲的难点“不吃菜”这句,也有个别学生总是受定势影响,把“不”唱两拍,把“吃”唱一拍。在这一点上重要是没有较好的把握歌曲难点,也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完全能够通过其它手段来进一步解决这个难点。例如能够在发头饰指名表演时,运用学生人人想表演这一热情,让学生唱准这一句,看谁唱得精确谁表演得好,谁就有机会上台表演,学生一定会很注意地去聆听,不仅解决了难点,也使学生对有幸被叫到表演的同窗心服口服,不至于造成争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