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中医临床途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第一诊疗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二)诊疗根据1.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原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①有外伤史。②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③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④X线摄片检查可拟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状况。(2)西医诊疗原则: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年)。①临床体现A典型体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回绝活动。B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颅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②检查X线片可显示骨折及移位状况,对怀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鉴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呈垂直下拍双肩正位片。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2)中期:伤后2周~4周。(3)晚期:伤后4周以上。3.分型青青枝型骨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含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发,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4.证候诊疗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患者有明显外伤史,骨折部位闷胀疼痛,患肩及上臂回绝活动,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瘀血凝滞证患者有明显外伤史,伤后骨折处疼痛肿胀,痛如针刺刀割,痛点不移,肿胀处青紫,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脉细涩。肝肾局限性证多为老年患者,平素体虚,有轻微外伤史,伤后局部疼痛及肿胀不甚,甚至肩关节仍可活动,伴有腰膝酸软,偏阳虚者畏寒,手足不温,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耳鸣耳聋,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三)治疗方案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1.诊疗明确,第一诊疗为锁骨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原则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途径原则1.第一诊疗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2.外伤引发的单纯性、新鲜闭合锁骨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4.除外下列状况(1)合并有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者。(2)开放性骨折者。(3)多发骨折,特别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它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5.患者同时含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途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本途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便常规(4)肝功效、肾功效(5)血糖(6)凝血功效(7)心电图(8)胸部X线片(9)锁骨正位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无机元素等。(八)治疗办法1.手法复位治疗:合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2.外固定治疗(1)三角巾悬吊:合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它不全骨折。(2)“8”字绷带固定或锁骨带固定。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血瘀气滞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方选复元活血汤,构成:柴胡9g、瓜蒌根、当归、各、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g、大黄12g、桃仁9g。(2)瘀血凝滞证: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方选桃红四物汤,构成: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8g、桃仁9g、红花6g。(3)肝肾局限性证: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