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脑性瘫痪的评定(一)康复评定的目的和原则1.评定的目的脑瘫的康复评定又称为评价或评定,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评定可较好的理解患儿现存的障碍程度、功效缺点和发展潜能,为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根据;训练过程中定时的评定可掌握患儿整体状况的变化,为下一阶段康复训练方案的设计提出指导性建议。2.评定的原则1)将患儿作为一种整体进行全方面评定,不仅要对运动功效障碍状况进行评定,还要对患儿的整体发育、智能、语言等各方面进行评定。2)不仅要评定患儿现存的障碍、缺点,还要注意其能力和潜能。3)结合患儿所处的家庭和社区状况进行评定。(二)康复评定的具体内容1.肌力的测定脑瘫患儿的肌力检查受到肌张力、痉挛及患儿配合与否等因素影响,故普通不作为重要参考资料。惯用的徒手肌力检查(MMT)的分级原则普通采用六级分级法(见表4-1)。表4-14-1MMT肌力分级原则级别名称标准0零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1微缩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发关节活动2差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关节范畴活动3尚可能抗重力做全关节范畴活动,但不能抗阻力4良好能抗重力,抗中档阻力运动做全关节范畴活动5正常能抗重力,抗较大阻力运动做全关节范畴活动2.肌张力的测定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多个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脑瘫小朋友肌张力异常是常见体现,肌张力的变化可反映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和损伤程度。现在,脑瘫小朋友肌张力的评定多从下列几方面进行(见表4-2,表4-3)。表4-14-2肌张力评定分类表检查办法肌张力增强肌张力低下安静时:肌肉的外观形态丰满平坦肌肉的硬度硬软伸展度活动受限关节过伸展活动时:摆动运动检查振幅减少振幅增加姿势性肌张力检查肌紧张无肌紧张变化主动运动检查过分抵抗关节过分伸展表4-14-3改良的Ashworth痉挛等级评价级别评级标准0无肌张力的增加Ⅰ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畴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忽然卡住Ⅰ+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畴后50%内忽然卡住,然后出现较小阻力Ⅱ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在关节活动的大部分范畴,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比较容易地进行被动运动Ⅲ肌张力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Ⅳ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完毕被动运动3.关节活动度的测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是在被动运动下对关节活动范畴的测定。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的异常容易造成关节的挛缩和变形,因此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对脑瘫患儿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对于1岁以内小儿普通采用关节伸展度的测量(即被动伸屈关节时观察伸展、屈曲角度)来初步鉴定小儿肌张力的变化。不大于1岁小儿关节伸展度正常原则参考表(见表4-4)表4-14-4不大于1岁正常小儿的关节伸展度1~3月4~6月7~9月10~12月内收肌角40°~80°70°~110°100°~140°130°~150°腘窝角80°~100°90°~120°110°~160°150°~170°足背屈角60°~70°60°~70°60°~70°60°~70°足跟耳实验80°~100°90°~130°120°~150°140°~170°1)内收肌角: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向外展开,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使一侧下肢屈曲,大腿贴近腹部,伸直膝关节,观察小腿与大腿之间的角度。3)足背屈角:检查者用手按压小儿足部,使其尽量向小腿方向背屈,观察足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4)足耳跟实验: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扯小儿一侧足,使其尽量向同侧耳部靠拢,观察足部、臀部连线与检查台面形成的角度。如表所示,若不不大于表中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跟耳角度,提示肌张力偏低;不大于表中所列角度,则提示肌张力偏高。足背屈角则相反,不不大于60°~70°为肌张力增高,不大于60°~70°为肌张力减低。4.反射发育的评定神经反射的发育状况能十分精确地反映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是脑瘫诊疗和评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常的神经反射分为两类:仅存在于婴幼儿期的原始反射和终身存在的反射。如出现神经反射左右不对称,该消失时不消失、该出现时没出现,或出现病理反射等状况,均提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受损。现将小儿重要的反射及反映列入下表(见表4-5):表4-14-5小儿的重要反射及反映反射正...